Skip to content

Commit

Permalink
Merge pull request #967 from ychi/patch-1
Browse files Browse the repository at this point in the history
fix typo
audreyt authored Jul 31, 2024

Verified

This commit was signed with the committer’s verified signature.
brynpickering Bryn Pickering
2 parents ede0d2c + b613ec4 commit f3096d1
Showing 1 changed file with 1 addition and 1 deletion.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Diff line number Diff line change
@@ -188,7 +188,7 @@

第二點,「新自由主義」(Neoliberalism)政策在這個時期對於停滯和不平等方面的影響引起了廣大爭議,因此我們懷疑大多數的讀者對這個現象已經有了自己的見解。本書的作者之一也是《激進市場》的合著者,這本書包含了對約莫十年前證據的回顧 [^29]。因此,我們在這裡並不會再詳細介紹,而是建議讀者可參考該著作或相關資訊[^30]。然而,顯然這個時期的主流意識型態和政策方向擁抱了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而這與一種主張密切相關,即「技術全球化的浪潮」導致社會對於集體治理、集體行動可能性的否定,而這樣的否定正是放任主義意識形態的核心。因此,技術和政策發展在過去半世紀基本上是失效的,因為專家統治**主導了技術領域**,而放任主義**主導了政策領域**

當然,過去半個世紀不乏技術的突破,這些突破確實帶來了積極的變革,儘管這種變革並不均衡,有時後甚至令人擔憂。1980 年代,個人電腦賦予了人類前所未有的創造力;1990 年代,網際網路連結了通訊和社群,跨越了往昔難以想像的距離;2000 年代,智慧型手機將這兩種革新融合在一起,並且變得無所不在。但是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現代最為典範的創新,卻都與專家統治或放任主義的敘事格格不入。這些典範顯然都是增強人類創造力的技術,通常被稱為「擴增智慧」或 IA(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而不是 AI。它們也不是主要被設計為逃避現有社會制度的工具;它們促進的是豐富的社交溝通和聯絡,而不僅止於市場交易、私有財產和祕密通訊。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這些技術源自於與專家統治或放任主義截然不同的的傳統。因此,即使是這個時代少數且重大的技術躍升,在很大程度上也獨立於上述兩種願景之外,甚至與這二者分庭抗禮。
當然,過去半個世紀不乏技術的突破,這些突破確實帶來了積極的變革,儘管這種變革並不均衡,有時候甚至令人擔憂。1980 年代,個人電腦賦予了人類前所未有的創造力;1990 年代,網際網路連結了通訊和社群,跨越了往昔難以想像的距離;2000 年代,智慧型手機將這兩種革新融合在一起,並且變得無所不在。但是令人驚訝的是,這些現代最為典範的創新,卻都與專家統治或放任主義的敘事格格不入。這些典範顯然都是增強人類創造力的技術,通常被稱為「擴增智慧」或 IA(intelligence augmentation),而不是 AI。它們也不是主要被設計為逃避現有社會制度的工具;它們促進的是豐富的社交溝通和聯絡,而不僅止於市場交易、私有財產和祕密通訊。正如我們將看到的,這些技術源自於與專家統治或放任主義截然不同的的傳統。因此,即使是這個時代少數且重大的技術躍升,在很大程度上也獨立於上述兩種願景之外,甚至與這二者分庭抗禮。

### 我們磨損的社會契約

0 comments on commit f3096d1

Please sign 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