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143
Commit
This commit does not belong to any branch on this repository, and may belong to a fork outside of the repositor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Showing
3 changed files
with
21 additions
and
22 deletions.
There are no files selected for viewing
This file contains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 To review, open the file in an editor that reveals hidden Unicode characters.
Learn more about bidirectional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 To review, open the file in an editor that reveals hidden Unicode characters.
Learn more about bidirectional Unicode characters
This file contains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 To review, open the file in an editor that reveals hidden Unicode characters.
Learn more about bidirectional Unicode character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 Diff line number | Diff line change |
---|---|---|
@@ -1,35 +1,33 @@ | ||
# 何謂多元宇宙? | ||
|
||
> 「民主是一種技術。和任何社會技術一樣,當更多的人努力改進它時,它就會變得更好。」—— 唐鳳[^Audrey] | ||
> 「行動,人們彼此之間唯一不假事物之中介而進行的活動,則是對應於人的多元性 (plurality)條件…… 多元性尤其是所有政治圈的條件 — 不只是必要條件,更是充分條件。」—— 漢娜·鄂蘭,1958[^Arendt] | ||
> 「行動,人們彼此之間唯一不假事物之中介而進行的活動,則是對應於人的多元性 (plurality)條件…… 多元性尤其是所有政治圈的條件 — 不只是必要條件,更是充分條件。」—— 漢娜·鄂蘭[^Arendt] | ||
> 「理想中的『社會相連度』……表示社會中跨越差異的橋樑紐帶形成率很高。」—— 丹妮爾·艾倫,2020[^Allen] | ||
在上一章中,我們討論了技術(更準確地說,那些主要由追求利潤的公司推行的技術)與民主(更準確地說,由上而下的集權民族國家實行的民主)之間日益加劇的衝突,以及這兩股力量看來正朝相反的方向發展。要開發超越這種有害的、二元對立的方法,首先要承認並理解雙方的共同點。這個議題相當複雜,但在我們看來,可以做如下合理的總結:我們先前稱之為「放任主義(Libertarianism)」和「專家統治(Technocracy)」兩種觀點的共同點,就是一元論的世界觀,認為社會世界是由「個人」和被稱為「社會」的整體而組成的兩層結構。 | ||
> 「民主是一種技術。和任何社會技術一樣,當更多的人努力改進它時,它就會變得更好。」—— 唐鳳,2020[^Audrey] | ||
如果接受這樣的框架,那麼兩個世紀以來,傑克遜式民主與漢密爾頓主義、市場與民主、對大政府的恐懼、對大企業的恐懼,以及現在我們所說的技術與民主之爭的必要性,幾乎是一個直接的結論。如果你認為最重要的類別只有「個人」和「社會」,那麼政治就簡化為單維度的滑桿,可以左右移動,以反映對這兩個類別的重視程度。 | ||
民主與科技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以及臺灣從這種極端分歧出發,似乎克服了這種緊張關係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一個問題:在科技與民主如何互動的問題上,是否有更廣泛適用的經驗可以借鑑? 我們通常認爲,科技是一種不可阻擋的進步,而民主和政治則是不同社會組織形式之間的靜態選擇。臺灣的經驗告訴我們,我們的技術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選擇,使其更像政治,其中之一可能涉及從根本上改善我們共同生活和合作的方式,使民主的進步更像我們的技術進步。它還告訴我們,雖然社會差異可能會產生衝突,但利用適當的技術,它們也可能成爲進步的根本源泉。 | ||
|
||
我們以多元理念為核心的觀點,摒棄了這種劃分,力圖創建更為豐富的框架。我們並不把最重要的結構看作是一端是個人、另一端是「社會」,而是把不同範圍、不同規模的組織,看作多樣而和高度交織的矩陣。 | ||
這種技術方向的可能性也並非特別新穎。最經典的科幻作品,或許也是對積極未來的憧憬,就是《星艦奇航記》,在原著系列中,瓦肯英雄堅持「無限組合中的無限多樣性……相信美、成長、進步--都源於異質間的相互結合」的哲學。根據這一理念,我們將本書接下來的主題「⿻數位多元宇宙」簡要定義爲「跨越社會差異的協作技術」。 | ||
|
||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於常見「個人與社會」的劃分,我們的觀點有個關鍵差別:如果個人是點,團體是圓,那麼我們的圓並不是同心圓。) | ||
<img src="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pluralitybook/plurality/main/figs/triptych.png" width="100%" alt="多元宇宙的三部曲定義"> | ||
|
||
<img width="100%" src="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audreyt/plurality/main/figs/circles.zh-Hant.png" /> | ||
更準確地說,我們可以將多元宇宙分成三個組成部分(描述性、規範性和規定性),每個組成部分都與三位思想家(漢娜·鄂蘭、丹妮爾·艾倫、唐鳳)中的一位相關聯,他們各自以這三種截然不同但又緊密相連的方式使用了這個術語,如上圖所示: | ||
|
||
左圖:[2004年一篇社會學論文中](https://www.semanticscholar.org/paper/A-Dynamic%2C-Multi%E2%80%90Level-Model-of-Culture%3A-From-the-a-Erez-Gati/50c014cf2c4e5095a49d5315a150cd4491f0cecd)同心圓的社會觀。右圖:多元宇宙的社會觀 | ||
1. 描述性: **社會世界既不是孤立個體的無組織集合,也不是鐵板一塊的整體。** 我們將此概念與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尤其是她的著作《人的條件》相聯繫,她認爲多元宇宙是人的境況的最基本要素。我們特別將多元宇宙的這一描述性要素,與符號⿻相聯繫,來捕捉多元宇宙對群體和個人身份的交叉性、重疊性的強調。此外,在下一章「活在多元世界」裡,我們將強調這一描述不僅適用於人類社會生活,而且根據現代(複雜性)科學,基本上也適用於自然世界中的所有複雜現象。 | ||
|
||
圓圈之間的互動是複雜的;而這個世界的這麼多美好正是來自於如此多樣的互動——這也包含了我們的衝突。每個人對不同群體有著各種各樣的忠誠,而且試圖剝離這種多元主義,轉而肆無忌憚地崇尚自我利益,或要求人們對某種代表「全社會」(或「全人類」等)的總體結構至高無上地忠誠,這正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許多問題的根源所在。營利企業及其建立的工作流程和技術,往往通過剝除這種複雜性,而造成最大的破壞。與此同時,民主自認為試圖創造一種反向壓力,不過最終卻要求這些工作流程和技術,以中心集權國家決定和標準化的方式來大規模運作,從而再次打擊了富有多樣性的群體與社群。 | ||
2. 規範性: **多元性是社會進步的燃料,雖然它可能會像任何燃料一樣爆炸(引發衝突),但社會的成功主要取決於它們能否利用其潛在能量促進增長。** 我們將此概念與哲學家丹妮爾·艾倫(Danielle Allen)的「相連社會」理想相提並論,並將其與本書封面和上圖中,精心製作的⿻圖像中方格交匯處的彩虹元素聯繫起來。 艾倫對這些理念的闡述可能是最清晰的,但正如我們在《失落的大道》一書中所探討的,這些理念深深植根於美國的哲學傳統,包括亨利·喬治、約翰·杜威等許多對臺灣影響深遠的美國思想家, | ||
|
||
### 多元宇宙的定義 | ||
3. 指示性: **數位科技應該立志於建立引擎,運用多元性並避免災難,就像工業科技建立引擎,利用實體燃料並控制其爆炸一樣。** 我們認同這個概念,作者之一從 2016 年開始,就使用「Plurality」一詞來指示科技議程。我們將其與她的頭銜(數位部長)中使用的繁體字「數位」(英文發音爲 "shuwei")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臺灣,「數位」同時具有「plural」和「digital」的含義,因此,它捕捉到了鄂蘭和艾倫哲學與數位技術變革潛力的融合。 在本節的最後一章「促進多元協力的技術」裡,我們認爲,儘管這一理念當時並不那麼明確,但它推動了後來被稱爲「網際網路」的許多發展,但由於沒有得到充分的闡述,這一理念在某種程度上被遺忘了。本書其餘部分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清楚地闡述這個理念,從而幫助它代替自由主義、技術官僚主義和停滯不前的民主敘事,這些故事在今天的討論中佔據着主導地位。 | ||
|
||
我們對多元宇宙的願景,可簡明扼要地分為三個部分: | ||
鑑於這一豐富的定義以及它將華語和各種英語傳統元素融合在一起的方式,在本書的其餘部分,我們使用⿻以名詞形式(即代表「多元宇宙」)和形容詞形式(即代表「多元/數位」)來表示這一理念。 在華語中,根據上下文的不同,可以有多種解讀方式: | ||
|
||
- **多元宇宙就在這裡。** 不同的人與世界,以及人與人間互動方式的極大多樣性,是人類世界的深刻特徵,是無法抹除的。甚至不只是人類:自然科學中也有類似的概念。 | ||
- 當用作名詞時,通常讀作「多元宇宙」。 | ||
- 當作形容詞使用時,可作為「數位」、「多元」,甚至是「交織」、「協力」或「相聯」等一系列其他意思。 | ||
|
||
- **多元宇宙的力量可以運用,但必須受到尊重。** 我們作為個體和我們的組合的多樣性就像火:它可以溫暖我們,也可以燃燒我們。差異往往是衝突的根源。但是,就像讓身體裡的原子停止運轉會把我們凍死一樣,試圖抹平我們的差異,也會造成冰冷的社會,還很可能是個脆弱的社會。已有長達數個世紀的哲學流派,試圖描述和完善利用我們的多樣性作為一種力量的藝術;這個流派可以復興,並進一步推進。 | ||
|
||
- **技術必須位於多元宇宙的中心,多元性也必須位於技術的核心。** 數位技術現在是、將來也會是我們人際交往牽引的軸心。然而,如果數位技術能以合作的態度,來面對我們的多樣性,而不只是繞過多樣性或與之對抗,那麼它將能更好地改善世界。 | ||
|
||
在接下來的三章裡,我們將詳細闡述上述各個部分的觀點。 | ||
這些現有詞彙中,沒有哪個能完美地捕捉到這組概念,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簡單地用「重疊」或「交疊」來描述它。本書的其餘部分更深入地描述了⿻的內容、願景和雄心。 | ||
|
||
[^Arendt]: 漢娜·鄂蘭《人的條件》(1958). | ||
[^Allen]: [邁向相連的古典文學專業](https://doi.org/10.1353/ajp.2020.0005), 2020 | ||
[^Audrey]: [Azeem Azhar 訪談](https://sayit.pdis.nat.gov.tw/2020-10-07-interview-with-azeem-azhar#s433950), 2020 | ||
|
||
[^Arendt]: 漢娜·鄂蘭《人的條件》(19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