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9
Commit
This commit does not belong to any branch on this repository, and may belong to a fork outside of the repository.
- Loading branch information
Showing
2 changed files
with
117 additions
and
0 deletions.
There are no files selected for viewing
This file contains bidirectional Unicode text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or compiled differently than what appears below. To review, open the file in an editor that reveals hidden Unicode characters.
Learn more about bidirectional Unicode characters
Original file line number | Diff line number | Diff line change |
---|---|---|
@@ -0,0 +1,117 @@ | ||
--- | ||
title: "读《人生算法》" | ||
date: 2025-01-24T06:55:21-06:00 | ||
author: "郝鸿涛" | ||
slug: life-algorithms | ||
draft: false | ||
toc: true | ||
tags: 读书 | ||
--- | ||
|
||
{{< figure src="/media/cnblog/books/life-algo.png" title="《人生算法》" width="400">}} | ||
|
||
首先,我觉得这本书的书名有误导性。书中并没有讲如何把算法用在人生中,比如排序、二分查找、深度优先搜索和广度优先搜索、Dijkstra 最短路径算法、K-Means、KNN、朴素贝叶斯、PageRank 等等。而是讲了一些概率的知识。这在我看来并不是算法。 | ||
|
||
这本书没有满足我对它的期待,但是我依然收获不少。 | ||
|
||
我的收获主要以下几点: | ||
|
||
## 绝对的理性 | ||
|
||
这一点是我最大的收获。 | ||
|
||
绝对的理性不是让人抛弃感性。相反,绝对理性的人会知道理性本身的局限,所以在需要依靠感性的时候启动感性。比如,有时候两种选择没有明显的优缺点,那就依靠直觉来做决定。 | ||
|
||
书中提到的「双我思维」。比如,理性的我和潜意识的我,或者普通的我和高人一等的我。在思考问题或者决策的时候,看看这两个我分别有哪些看法。 | ||
|
||
作者还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如果一个外星人突然接管了你的生活,他会怎么做?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深度。本质上,这是让我从一个更高的维度思考自己的人生,跳出自己已有的认知框架,从一个绝对理性和智慧的角度来重新规划和思考自己的人生。一想到这个想法,我就觉得自己会十分理性,不会受情绪掌控,而是作为一个局外人,从一个完全客观、中立、理性的视角给自己出谋划策。 | ||
|
||
>我们可以得出几个会让勤奋好学者失望的结论:第一,成功学基本上是刻舟求剑,几乎毫无用处;第二,太深谋远虑并无益处;第三,定向培养几乎没有用处; 第四,目的性太强不会帮助你接近目的地。 | ||
## 找到自己的天赋和热爱 | ||
|
||
这一点在我之前读的书中都有提到,比如《成事心法》、《人间清醒》、《强者思维》。 | ||
|
||
最近读《罗辑思维》公众号的一篇文章,里面讲到依靠 `喜欢 * 擅长 * 重要` 这三个维度来寻找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相通的。 | ||
|
||
其实,一个人热爱的东西也就是他的天赋所在。因为热爱完全可以弥补能力不足的劣势。 | ||
|
||
>人生算法的秘密就是发现“自我优势”这个内核,然后放大它。 | ||
>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人类群星闪耀时》 | ||
## 长期主义、概率思维、遍历时间 | ||
|
||
长期主义有不同的解读方法和定义,我的理解是:根据未来一二十年甚至更久的结果,来指导自己当前的行为。 | ||
|
||
和这一点有关的点有:概率思维、时间的遍历性、不赌。 | ||
|
||
概率思维。其实在我看来就是看长远的平均值,而非眼前的一瞬间。 | ||
|
||
我理解的「时间遍历性」:当前宇宙中人生可预见的未来,以及多重宇宙中的所有我。 | ||
|
||
这里的赌,不仅仅是赌博,任何投机的行为都是赌。如果一次投资,可能让自己身无葬身之地,也可能让自己财富增长十倍,如果考虑到平行宇宙中的我,那平均而言,我是亏损的,那就不投资。这其实就是概率思维+长期主义+遍历一切时间。 | ||
|
||
专注于所有未来的预期值,而不是当下这一个随机值。 | ||
|
||
>长期走好运气的办法是远离那些让你翻不了身的坏运气。 | ||
>关于财富的第一准则——防止爆掉。 | ||
## 拒绝完美主义、当前最优解、果断决策 | ||
|
||
第一点,也是最直观的,就是在做事的时候不要有完美主义的念头。完成永远比完美更重要。一辆车,不管破成什么样子,只要能开,它好歹是一辆车。一个网站,再简陋,也是一个网站。这两者,都比没有车、没有网站要好。 | ||
|
||
第二点,和上一点讲到的「长期主义」有一点点矛盾,那就是不要考虑太远的未来。虽然矛盾,但是这一点非常有帮助。为什么?因为人的理性是有局限的。未来有太多的不可预测。当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不知道自己的决策会有什么影响时怎么办?那就不要想太远的未来,不要追求完美,找到当前的最优解,一点点往前走。 | ||
|
||
书中提到的蚁群的智慧:蚂蚁并没有从一开始就找到最短路线,而是不断摸索,每只蚂蚁留下路线痕迹给之后的蚂蚁,然后继续来回往返,最后一定是最短路线上的蚂蚁数量最多,因为它快。这样,慢慢地就找到了最优解。 | ||
|
||
第三点,要敢于果断决策。我很同意书中的观点,「决策是一种需要锻炼的能力」。如果坚持完美主义,一定要把未来所有的事情都考虑清楚,那就永远没办法做决策。决策就意味着不确定性,就意味着为自己的决定承担责任,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 ||
|
||
## 接受不确定性 | ||
|
||
对这一点我感触最深的是书中的这句话: | ||
|
||
>大部分普通人打折甩卖了自己的未来,谁是买家呢?就是那些能够做到延迟满足的人。 | ||
抖音之所以那么赚钱是因为太多中国人把自己的青春打折出售给了张一鸣。 | ||
|
||
为什么人们会低价出售自己的时间?因为很多人没办法接受不确定性。比如,你现在开始去学人工智能,有太多不确定性:我是否能坚持、是否还没学会 AI 就彻底超过人类了、学会了是否能快速拿到回报等等。这些都是不确定的。在学习的过程中,你都要成熟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痛苦。比如,我在读博士,我有很多不确定性:能不能毕业、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能不能挣到钱、我能不能学会等等。 | ||
|
||
能确定的是当前的及时满足。看抖音绝对会马上带来快乐。 | ||
|
||
## 做一个混蛋 | ||
|
||
书中的原话是「混球」。但在我看来,就是一个混蛋。混蛋的定义: | ||
|
||
不维护自己的正确、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不受制于他人的情绪波动、不忌讳残忍的坦诚、不同情自己的遭遇、不停止疯狂的探索、追寻伟大的意义 | ||
|
||
我觉得很有道理。太多人过于善良,过于考虑他人的感受,过于在乎他人的评价,最后不敢忠实于自己的内心,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混蛋的核心是敢于面对最真实的自己,不考虑太多的条条框框。 | ||
|
||
>一个真实的人远比一个善良的人更能帮助你。 | ||
## 财富靠大事的爆发,幸福靠小事的累积 | ||
|
||
>买房、结婚这种人生大事确实能让你更幸福,但这种幸福感的强烈程度持续不了多久。 | ||
## 闭环 | ||
|
||
我对这一点的理解是,要不断行动,得到反馈,更正自己的想法和决策,然后继续行动。 | ||
|
||
--- | ||
|
||
其他的点: | ||
|
||
- 书中提到「贝叶斯之父朱迪亚•珀尔」。其实应该是贝叶斯网络之父。 | ||
|
||
>穷人和富人的差别,不仅仅源于机会的差别,而是即使面对同样的机会,穷人也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 | ||
>人们总是在逃避命运的途中,与自己的命运不期而遇。 | ||
>别陷入“稀缺”的泥潭。穷人思维因为稀缺而显得短视。 | ||
>我们无法发财,不够幸福,是因为我们懂的知识太少吗?不,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太肤浅。 | ||
这句话我很认同。或者说,大多数人只是知道一些信息,而不是知识,更谈不上智慧。 | ||
|
||
>跨界是无能者的避难所。假如你没有一技之长,通才并无意义。 |
Loading
Sorry, something went wrong. Reload?
Sorry, we cannot display this file.
Sorry, this file is invalid so it cannot be display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