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網站可能認為把SEO或廣告做好,用戶進來網站就自然會開始使用,但實際結果告訴我們這件事情是不成立的,當用戶進來你的服務,發現不知道怎麼開始,或是上手很麻煩的話,立刻就想離開。而「Onboarding」指的正是在這一段流程上如何引導用戶,讓用戶輕鬆發現你的產品價值,所以願意留下來甚至回頭的留客手段。
(跨兩頁,黑底白字)
--- 新手上路很重要!讓用戶感受到你的用心帶領
Onboarding這個字,最早出現在Human Resource(人力資源)領域,說的是僱用一個員工後的入職引導。
包括:
- 索取員工勞健保資訊
- 發給員工「入職須知」
- 到職後,製作名牌
- 購買辦公用具
- 介紹環境
- 介紹同事
- 交接職務
- 熟悉工作流程
而這一章出現的Onboarding,指的是「User Onboarding」,應該可以翻譯成「用戶引導」。
HubSpot曾經在內部跑過一項數據,調查為什麼用戶會離開?發現一件血淋淋的事實:
- 30%的人是對這個產品「沒有感受到價值」而離開
- 30% 的人是對這個產品「不知道怎麼操作」而離開
- 10% 的人是因為「product failure」而離開
- 只有10%的人是覺得其他競爭對手比較好才離開
我們在前面章節有提到,Growth(成長)的公式是「Conversion(轉換率)-Churn(流失率)」,減少用戶流失,自然就帶來成長。
而從HubSpot的測試,可以發現Churn(流失)最大的主因是:
消費者「沒有感受到價值」、「不知道怎麼操作」。
沒有感受到價值,那是Landing Page沒有傳達清楚與誘惑的訊息。
不知道怎麼操作,就是Onboarding用戶引導沒有做好。
Onboarding其實對不管是網路服務,或者各行各業的產業都很重要,也可以說這就是一種服務業的精神,要由我們親自幫用戶了解產品,給用戶最舒服的感受,而不是丟給用戶難題,或是讓用戶自己去了解。
我們可以看看幾個現實生活中的例子,和網路服務業的例子,了解Onboarding的重要性。
什麼情況下你去實體店面或傳統餐廳,過了一陣子就想趕快離開?
我想大致上會是下列這些原因,比如說:
- 餐廳髒亂
- 桌椅破舊
- 等很久沒有人招呼
什麼情況下你去一個公司很快就想離職?
可能有下列原因:
- 進去每天很操
- 你發現自己主掌的業務很難上手
- 前面的人不交接
- 老闆一天到晚罵你
- 覺得在這裡工作很辛苦
什麼情況下你會進入一個產品頁,看沒有30秒就想關掉?
可能有下列原因:
- 進去不知道這個網站要幹嘛
- 註冊要填很多東西,很煩
- 你已經想要買一項商品,但是心裏還是有一些疑慮
- 線上找不到客服可以問
- 最後只好閃人
有沒有發現,其實無論經營實體店面還是做網站的Growth Hacking,其實還是不脫我們前面提到的核心宗旨:「增強顧客信心,降低客戶疑慮」。
而除了Landing Page給你的顧客一個好看的店面外,接下來如何引導顧客,讓他們快速了解你的服務、提供他們需要的解答,這一系列的導引過程,也可以說是讓用戶新手上路的過程,就是成長駭客策略裡非常重要的「Onboarding(用戶引導)」。
這就說明了為什麼「User Onboarding」是Growth Hack 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User Onboarding翻為「用戶引導」,也就是要讓新用戶註冊後,服務可以透過一系列的互動引導:
- 讓用戶了解這個產品如何使用
- 讓用戶體會到產品的核心價值
- 讓用戶養成使用這個產品的習慣
這個流程決定了 Customer 是否會回頭再使用這個產品,是否繼而愛上這個產品,養成習慣並成為回頭客。
幾乎市面上主流的網路服務,都非常重視Onboarding,網站並非就是等著網友進來而已,經營網站其實就像實體店面服務業一樣:
你必須用心服務你的來客
--- Onboarding這樣做!導引顧客的三法則八步驟
在《The Membership Economy》這本書中,把Onboarding拆解成三大法則八大步驟,他的分析方法可以說把如何做Onboarding拆解得淋漓盡致。
其中Onboarding的三大步驟尤為重要分別是:
- 消除疑慮、降低挫折
- 馬上為用戶帶來好處
- 根據行為給予小惠
能夠消除來客的疑慮,降低第一次使用我們服務的挫折感,這樣來客才會願意繼續學習我們產品的使用。
接著我們應該想辦法找出產品可以帶給用戶的立即好處是什麼,並且把這個使用方法設計成引導用戶的第一個流程,讓用戶一使用我們產品,就立刻感覺到價值,增強他們的信心。
然後不可或缺的是用戶都是喜歡優惠的,在用戶持續使用產品的過程中如何可以提供不同的甜頭,讓用戶感覺到產品常常可以提供額外的回饋,那麼用戶就會慢慢成為忠誠的顧客。
是不是非常簡潔明瞭呢?但仔細檢查我們自己的服務,其實很多細節我們都沒有做到。
要做到Onboarding的三大法則,有一些具體的網站經營步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想要消除疑慮、降低挫折,我們就要在註冊頁、歡迎頁上面用心引導。
讓註冊步驟變得盡可能簡單,讓用戶輕鬆就能完成註冊。如果你是付費服務,那麼這時候可以提供一定期間的免費試用。
用戶註冊完成後,馬上感謝顧客註冊,並讓顧客馬上感受到「他們是為了什麼而來?」簽完不要註冊完成後就直接開啟產品,要用戶自己去學,而是註冊完後更要好好地引導用戶。
要怎麼讓用戶很快地知道這個產品對他們的價值是什麼呢?可以在下面幾個網站營運環節下功夫。
可以在用戶註冊完成後,馬上出現引導,提供他們一個有價值的服務,鼓勵用戶立即做出「關鍵行為」,通常是這個產品最有價值的功能之一。
在第一週就建立和用戶之間的溝通管道,例如打電話、寄信給用戶等等,聽取用戶對服務的回饋,讓用戶感受到產品確實想要幫助他們。
許多優秀的服務還會定期的寄信或通知用戶,給予用戶如何更加強化「服務價值」的建議,也就是教用戶如何正確的使用這個產品,並獲得收穫。
至於如何讓用戶持續地感受到一些甜頭,可以試試看下面的方法。
提供一些優惠,鼓勵顧客邀請朋友前來消費。
可以使用資料分析,給予顧客更量身打造的產品使用體驗。
持續提供產品相關的學習資訊,讓會員能夠更強化他們來消費的體驗。
--- 請你也跟著這些範例一起演練看看Onboarding的三法則八步驟!
接下來我們會示範幾個例子,介紹如何實作Onboarding。
這兩個例子分別來自於實體店面,以及線上服務,讓大家可以做一個對比,並實際練習看看:
- 鐵板燒餐廳的例子
- 線上音樂的例子
台灣對於Onboarding實作最深最好的行業,其實應該是服務業。
國外拆解Onboarding的實例多侷限在App的引導頁面如何設計上,但這樣似乎很難找到一些共通的精神去應用在其他服務上。
起初我也對於如何講解Onboarding這個架構頭痛,直到我想起我最愛的鐵板燒餐廳的服務過程,他們是如何第一次讓我造訪就上癮,並進而變成常客,我發現這其實就是一種Onboarding。
就讓我們用第18課所說的Onboarding三大法則與八大步驟,一一拆解。
在我第一次踏進去那家鐵板燒餐廳,10秒內就有服務生過來詢問帶位。
了什麼而來。」
服務生在帶位並介紹菜色以及消費方式後,就立刻招待我一碗湯暖胃。(喝了湯就不會想離開了)
關鍵行為。」
在我喝了幾口湯後,服務生接著過來點菜,他先再給了我一盤主廚招待的小菜,然後問我有沒有偏好的食材,我說偏好吃牛肉,他就說師傅最近進了一批和牛,推薦點這道菜,我於是點了五分熟的和牛牛排。
在上菜之前,師傅也先炒了美味的櫻花蝦高麗菜先讓我墊墊肚子,服務生也貼心的提醒餐廳 可以無限續湯,讓我覺得金甘心。
依據我的喜好,快速提供我想要的並且有價值的關鍵行動,我便無法離開了。
牛排很快就上桌了。在我品嘗第一口之後,師傅很快的來請教我的意見,因為我點的是五分熟,就口感來說這塊牛排雖美味但有點過熟(七分)。
我誠實反應回去,師傅誠懇地說因為第一次來的客人,他們怕作過生的話,客人反而會不敢吃,所以通常都會把牛排做得熟一 點。不過沒關係,既然我吃得出來,他會再做一塊新的給我,舊的就當請我吃。(這讓我很驚訝,單價這麼高還是不吝嗇地重做)
吃著吃著,師傅也跟我聊起天來,他看我很喜歡吃牛排,他說:你知道牛排沾葡萄酒醋風味 更好嗎?(那時候我是不知道的)
接著他拿出兩瓶葡萄酒醋介紹,師傅說,一般外面如果想買葡萄酒醋自己配牛排,外面市售的葡萄酒醋大概都是5年的醋。然後他滴了兩滴在盤子上,讓我試一下,我試過之後發現配牛排果然很棒。
接著他再拿另外一瓶跟我說,這一瓶是他私藏的25年紅酒醋,外面很難入手,一小瓶就要破 萬,等於一滴就要幾百元。接著他也滴了三滴在盤子上(驚訝)請我試試。這個手法超厲害,不斷在強化其服務的附加價值。
這餐我吃的相當開心,在結帳櫃檯時,老闆笑著對我說,覺得很棒的話,可以幫我們在Facebook分享給朋友知道嗎?
於是有一陣子我常常回到這家餐廳吃飯,並拍照分享到FB。
analytics:使用資料分析給予顧客更量身打造的體驗。」
後來,老闆與師傅都記得我喜歡吃什麼菜(以及加什麼佐料)。於是我的高麗菜固定都會自動炒辣,湯都是固定上兩碗,而且每次牛排師傅都會實驗不同的形式。
program:持續提供資訊讓會員能夠更強化他們來消費的體驗。」
每次回去用餐時,師傅都會分享不同的小訣竅,讓我體驗同樣一道菜的不同烹飪手法與口 感,並且開始掌握我口味的喜好,適時推薦我絕對會喜歡的菜色與魚貨。
你會發現,其實這家餐廳已經做足了Onboarding的流程。
如果你也是經營實體店面,或者你提供的是像講師、課程、面對面的服務,那麼或許上面的例子很值得你好好演練一番。
Onboarding如何要說有什麼金科玉律的話,那麼大概就是下面這句話:
讓顧客輕鬆體驗到價值
在這個服務過程當中,我感受到這家店營運的用心。
店家透過一系列的onboarding手法,讓我體會到這家餐廳的價值,並且讓我義無反顧地成為死忠回頭客,並積極幫忙宣傳。
店家毋需推銷、毋需請我填上冗長的表格,就掌握我的消費喜好,並讓我成為他們最大的推 銷員。
台灣的服務業或許上面的案例很常見,但如果回頭去看看我們的網站、服務,是不是常常違反了上面的準則?
例如很多網路服務為了想要做精準行銷,最後決策就會演變成在註冊頁面:請消費者在註冊表格填一堆瑣細的興趣資料。
試想,如果一家餐廳在門口,問你幾歲?從事什麼職業?你還會想要進去消費嗎?
所謂精準的行銷,要把首次顧客轉成「超級用戶」,是靠一系列的Onboarding,觀察出客戶的喜好,並貼心客製化,而不是坐在辦公室設計出三頁長的註冊表格,客戶才不會買單!
下一節我們會介紹,一個好的網路Onboarding應該如何實做。
相信大家都有註冊國外服務,並且在註冊後收到他們很多信件的經驗。
但是很奇怪的,傳統以為郵件這麼多,你應該會覺得很煩,但不知為何,收到這麼多信,你反而會覺得他們就是貼心,流程很順暢,因為這些國外服務的來信常常是有效的用戶引導,最後常常就讓你莫名其妙付費升級成正式用戶了。
這就是User Onboarding的威力,在這裡我也用同樣的結構拆解給各位看。這裡以一個「線 上音樂服務」作為實際的例子。
儘量讓註冊手續簡化,千萬不要像傳統網路服務那樣要顧客填寫一長串表單,現在大多國外服務甚至都可以直接利用Facebook帳號就能註冊登入。
我使用的這個線上音樂服務,首次註冊就贈送30天試用,並且寄出第一封Welcome信簡介服務,歡迎與引導我探索這個服務的核心功能。
線上音樂服務的核心價值就是聽歌。
一般使用者使用音樂服務的具體流程是:
- 探索到喜歡的歌手
- 找到喜歡的歌
- 把這些歌編排成一張歌單
- 循環播放
於是這個網站會設計一個貼心的導覽教學,引導使用者能夠輕鬆找到他喜歡的歌曲分類以及 歌手,並且具體建立歌單,開始播放音樂。
接著該音樂服務網站營運團隊發現,每一個「會留下來」的使用者,至少會建立三個歌單。
所以當系統記錄到一個用戶只創了兩個歌單就停住不使用了,就會發信問使用者是否在哪個步驟卡住了,並給予協助。
當系統發現這個使用者持續使用,且建立超過五個歌單過後,會開始給予一些更能夠體驗這 個服務價值的建議,比如:
- 下載iOS版本app隨時可以享受音樂
- 桌面軟體的歌單備份功能
- 同步到手機的方法
- 音質調整
- 耳機推薦
當系統已經發現這個使用者黏著度非常高之後,這時候就會開始寄出推坑的CALL TO ACTION信:「現在註冊一年就送2個月會員。」
這就是為什麼當許多人在用一些歐美服務時,通常最後會相當自然的付費的原因。
而在會員付費幾週後,系統會自動再寄出問卷調查(所謂的NPS,後面章節會提到這個手段),若會員推薦服務意願相當高時,這時候系統會寄信問你說,你願不願意介紹這個服務給你的朋友們。
只要你介紹一個會員加入,我們就送你會員一個月資格。
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很多朋友在FB出賣他的數位人格(笑)。
現代的用戶行為分析工具如Mixpanel和Amplitude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用戶的使用模式。這些工具可以:
- 追蹤用戶的關鍵行為(如創建歌單、分享歌曲)
- 分析用戶的使用頻率和留存率
- 識別最容易流失的用戶群體
- 預測哪些用戶最有可能升級為付費會員
根據用戶的建議,逐漸修正且打造更好的產品,並且持續提供娛樂與互動資訊,讓客戶能與這個服務有更緊密的聯繫。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優秀的SaaS產品是如何做Onboarding的:
Slack的引導方式非常聰明:
- 首次進入時只展示核心功能(發消息、創建頻道)
- 隨著使用深入才介紹進階功能(工作流程、集成應用)
- 在合適的時機推送教學提示
- 提供互動式的新手教程
Notion通過範本快速展示產品價值:
- 提供多種預設範本
- 根據用戶角色推薦不同範本
- 允許用戶複製他人的範本
- 通過範本展示進階功能
好的產品導覽應該:
-
循序漸進
- 從簡單到複雜
- 每步驟聚焦一個要點
- 避免信息過載
-
互動性強
- 讓用戶實際操作
- 提供即時反饋
- 獎勵完成指定動作
-
個性化
- 根據用戶類型調整內容
- 允許自定義學習路徑
- 提供跳過選項
-
數據驅動
- 追蹤完成率
- 分析卡點位置
- 持續優化流程
記住,優秀的Onboarding不僅是一個產品特性,更是提升用戶留存的關鍵策略。通過持續的數據分析和優化,我們可以不斷提升用戶的首次使用體驗,從而提高轉化率和留存率。
成功的Onboarding需要通過具體的指標來衡量和優化:
-
核心指標
- 首次價值實現時間(Time to Value)
- 關鍵功能啟動率
- 新用戶7日留存率
- 功能探索完成度
-
行為指標
- 首次使用時長
- 重複訪問頻率
- 核心功能使用率
- 任務完成時間
-
參與度指標
- 用戶互動深度
- 功能使用廣度
- 社交分享行為
- 自定義設置比例
根據不同用戶特徵制定針對性的Onboarding策略:
-
用戶類型分層
- 個人用戶
- 團隊管理者
- 企業決策者
- 專業領域用戶
-
使用場景分層
- 核心任務導向
- 協作需求導向
- 管理需求導向
- 分析需求導向
-
情境式引導
- 基於行為觸發
- 智能提示時機
- 上下文相關幫助
- 漸進式功能展示
-
遊戲化元素
- 成就系統設計
- 進度追蹤機制
- 里程碑獎勵
- 社交競爭機制
-
自動化溝通
- 個性化歡迎序列
- 行為觸發郵件
- 使用提醒通知
- 成長建議推送
Airtable如何優化團隊協作的首次體驗:
-
模板驅動
- 場景化模板庫
- 一鍵導入數據
- 快速複製工作區
- 最佳實踐分享
-
協作引導
- 團隊角色設置
- 權限管理教學
- 實時協作演示
- 數據同步機制
-
價值展示
- 自動化工作流
- 數據可視化
- 協作效率提升
- ROI計算工具
-
數據驅動改進
- 用戶行為分析
- A/B測試驗證
- 流失原因追蹤
- 改進效果評估
-
內容優化
- 教程更新迭代
- 引導流程優化
- 文檔體系完善
- 幫助中心建設
-
用戶反饋循環
- 定期用戶訪談
- 問題收集分析
- 解決方案驗證
- 持續迭代優化
記住,優秀的Onboarding是一個持續優化的過程。通過細心觀察用戶行為,收集反饋,並不斷調整策略,我們能夠建立一個既能滿足新手需求,又能支持專業用戶成長的產品生態系統。最終目標是讓每個用戶都能快速找到產品價值,建立使用習慣,成為忠實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