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read every piece of feedback, and take your input very seriously.
To see all available qualifiers, see our documentation.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在出版行业中时常会遇到需要按词逐个对应的多行文本,比如 https://mp.weixin.qq.com/s/4LwGhDEzqJ551AmexGptWg 中第三部分的图片。在单个序号下,第一行是黎语IPA,第二行是黎语对汉语的逐词对译,剩下的是整句话的汉语翻译。理想状态下,第一行和第二行要按词对齐,即使句子超出一行的长度,发生换行行为时,多出的部分理应变成第三、第四行,而词对应的表现在所有地方都应该一致。整句话的汉语翻译不参与到这个对应和换行过程中。
这个行为与ruby相似但不完全一样。自然语言顺序一般在上方(第一行),按词注释的部分在下方(第二行或更多的行),且除第一行外的内容都按第一行的词序而不按其原本该有的词序(如果是书写同一种语言或方言的不同正字法,则按词注释部分的词序和第一行一致,但我们仍然可以认为词序以第一行为准)。各部分的字号在原则上也是一致的。
我还不清楚这种表现具体应该如何称呼,但确实是广泛存在,包括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按词对照。具体的需求和在网页上的呈现方式应该值得思考与讨论。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
[……]比如 https://mp.weixin.qq.com/s/4LwGhDEzqJ551AmexGptWg [……]
——这个例子里的排版,每个句子都只占一行。这类排版需求,看起来很适合使用表格(隐藏边框/网格线样式)来实现。
[……]即使句子超出一行的长度,发生换行行为时,多出的部分理应变成第三、第四行[……]
——进一步考虑换行(按词、词组或短语换行)的情况,容易联想到使用 CSS 中的 flex-wrap 来实现相关排版。
flex-wrap
如果上述的理解正确,是不是可以认为这个问题在有 custom CSS 支持的情况下,基本能被解决?
那后续值得讨论的问题,是不是可以大致理解为:在内容的 markup(HTML)层面,是否应该对这类排版引入语义化的标记方式,并且要求浏览器默认可以渲染出符合这类语义标记的排版结果?
Sorry, something went wrong.
看起来像Interlinear glossed text (IGT),之前的一些讨论:
由于目前的文档参照 JLReq 的「行处理」方式撰写,所以这种跨行的需求关注较少。这类例子似乎比较集中地出现在语言学类书籍。但我们是需求文档,不用太关心如何实现,只要讨论:「这种需求是否存在」「是否需要写入文档」「如何把需求写清楚」即可,这就涉及
等等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在出版行业中时常会遇到需要按词逐个对应的多行文本,比如 https://mp.weixin.qq.com/s/4LwGhDEzqJ551AmexGptWg 中第三部分的图片。在单个序号下,第一行是黎语IPA,第二行是黎语对汉语的逐词对译,剩下的是整句话的汉语翻译。理想状态下,第一行和第二行要按词对齐,即使句子超出一行的长度,发生换行行为时,多出的部分理应变成第三、第四行,而词对应的表现在所有地方都应该一致。整句话的汉语翻译不参与到这个对应和换行过程中。
这个行为与ruby相似但不完全一样。自然语言顺序一般在上方(第一行),按词注释的部分在下方(第二行或更多的行),且除第一行外的内容都按第一行的词序而不按其原本该有的词序(如果是书写同一种语言或方言的不同正字法,则按词注释部分的词序和第一行一致,但我们仍然可以认为词序以第一行为准)。各部分的字号在原则上也是一致的。
我还不清楚这种表现具体应该如何称呼,但确实是广泛存在,包括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按词对照。具体的需求和在网页上的呈现方式应该值得思考与讨论。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