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者的系统思考-----
- 系统思考缺乏症 的5中典型症状
-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只看眼前,不看长远
- 只看现象,不见本质
-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本位主义,局限思考
- 系统思考 VS 还原论
- 还原论:认为复杂的系统、事物、现象可以将其化解为各个部分之组合来加以理解和描述。
- 系统论: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看做一个整体系统来对待。
- 即使你的工厂被拆除了,只要他的精神还在,你就能很快重新建立起另一家。
- 虽然表现形式各异,但是殊途同归,整整的系统思考从来都是超越科学和文化的,同时也可以跨越历史。
- 无处不在的系统
- 系统思考有助于我们发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看到多种可能性,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管理、适应复杂性挑战,把握新的机会。
- 系统:是一组相互连接的事物,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的行为模式相互影响。
-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某个外部事件可能引发某些行为,而同一个时间之于另外一个系统的结果就可能迥然不同。
- 顺应系统 VS. 对抗系统
- 重塑系统,发现更大的世界
- 复杂系统存在反馈延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竞争排斥原理:如果一个增强回路是一位参与者取得了胜利,占据了竞争的优势地位,那么他将在未来的竞争中继续获胜,甚至将消灭几乎所有的对手
- 富者愈富,贫者愈贫
- 盖有者,将与之;无者,并其所有亦夺之
- 归罪于外:倾向于认为导致问题的原因是“在那儿(外部)”,而不是“在这儿(内部)”
- 几乎不可避免得让我们去这杯或怪罪他人,推脱自己的这人,并迷恋于寻找能够摆脱或解决问题的“控制按钮”、“药丸”、产品或技术支持。
- 只有重新找回人们的直觉,停止相互智者和抱怨,看清系统的结构,认识到系统自身前前世问题的根源,找到充数系统结构的勇气和只会,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得以解决。
- 系统思考研究者有时会将常见的、会引发特定、行为的系统结构成为“系统基模( archetypes )”。
- 只要懂得系统原理,就可以在恰当的地方施加干预措施,从而获得期望的转变。
- 找到属于你的系统之美
- 系统思考的观察方式 与 还原注意的观察方式 是互补的,相互具有借鉴意义。
- 系统理论就是人类观察世界的一个透镜
- 尤其是当我们面临混乱不堪、纷繁复杂且快速变化的局面时,观察的方式越多,效果就越好。
- 总体大于部分之和
- 任何一个系统都包括三种构成要件:要素、连接、功能或目标。具有适应性、动态性、目的性,并可以自组织、自我保护与演进。
- 没有任何内在连接或功能的随机组合体就不是一个系统
- 系统既有外在的整体性,也有一套内在的机制来保持其完整性
- 从关注要素到透视游戏规则
- 要素不一定是有形的事物,一些无形的事物也可以是系统的要素。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应该从细究要素专项探寻系统内在的连接关系,即研究那些把要素整合在一起的关系。
- 以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系统中的很多连接是通过信息流进行运作的。信息使系统整合在一起,并对系统的运作产生重要影响。
- 要推断出系统的目标,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细地观察一段时间,看看系统有哪些行为。
- 必须通过实际行为来推断系统的目标,而不能只看表面的延迟或其标榜的目标。
- 几乎每个系统都有一个重要的目标,那就是确保自我永存。
- “功能”一词常用于非人类系统,而“目标”一词则用于人类系统。
- 区别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很多系统兼具人类和非人类要素。
- 由于系统中嵌套着系统,所有目标中还会有其他的目标
- 改变系统:
- 一般来说,改变要素对系统的影响是最小的,只要不出动系统内在的连接和总目标,即使替换掉所有的要素,系统也会保持不变,或者只是发生缓慢的变化。
- 改变系统中的内在连接,会让系统发生显著的变化
- 目标的变化会及大地改变一个系统,即使其中的要素和内在连接够保持不变。
- 系统三要件的关系
-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要素、内在连接和目标,所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各司其职。一般来说,系统中最不明显的部分,即功能或目标,才是系统行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内在连接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改变了要素之间的连接,通常会改变系统的行为;机关要素是我们最容易注意到的系统部分,但它对于定义系统的特点通常是最不重要的——除非是某个要素的改变也能导致系统连接或目标的改变。
- 另一种系统定义:输入、输出、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和影响者。
- 对于一个系统来说,要素、内在连接和目标,所有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各司其职。一般来说,系统中最不明显的部分,即功能或目标,才是系统行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内在连接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改变了要素之间的连接,通常会改变系统的行为;机关要素是我们最容易注意到的系统部分,但它对于定义系统的特点通常是最不重要的——除非是某个要素的改变也能导致系统连接或目标的改变。
- 要素不一定是有形的事物,一些无形的事物也可以是系统的要素。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应该从细究要素专项探寻系统内在的连接关系,即研究那些把要素整合在一起的关系。
- 理解系统行为的动态性
- 存量:是指在任何时刻都能观察、感知、技术和测量的系统要素。
- 是所有系统的基础。
- 是对系统中变化量的历史记录。
- 流量:是一段时间内改变的情况。
- 行为模式图:辅助理解系统的动态变化,了解系统行为虽时间而变化的趋势或模式,而不只是关注个别的事件。
- 所有的模型,无论是心智模型还是数学模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简化。
- 要想使存量增加,既可以通过提高流入速率来实现,也可以通过降低流出速率来实现。
- 存量的变化需要时间,因为改变他的流量运作需要时间。这是一个关键点,是理解各个系统行为为什么如此运作的一把钥匙。 延时
- 存量的变化一般比较缓慢及时在流入量或流出量突然改变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因此,存量可以在系统中起到延迟、缓存或减震器的作用。
- 由于存量的存在,流入量和流出量可以被分离开来,相互独立,并可以暂时地失衡。
- 系统思考着将世界视为各种“反馈过程“的组合。
- 存量:是指在任何时刻都能观察、感知、技术和测量的系统要素。
- 反馈: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 当某一个存量的变化影响到与其相关的流入量或流出量时,反馈回路就行成了。
- 一个反馈回路就是一条闭合的因果关系链,从某一个存量出发,并根据存量当时的状态,经过一系列决策、规则、物理法则或者行动,影响到与存量先关的流量,继而又反过来改变了存量。
- 反馈回路可能导致存量水平维持在某一个范围内,也可能是存量增长或减少。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只要存量本身的规模发生了改变,与之相关的流入量或流出量也会随之而变。
- 不是所有的系统都有反馈回路。
- 自动洄游的鱼:调节回路
- 所有的系统图(或者说是模型),不管其繁简程度如何,都是对显示世界的简化;我们每个人都在以不同的复杂或简化程度来看待这个世界。
- 反馈回路有两种:增强回路( Reinforceing feedback loop ) 和 调节回路( Balancing feedback loop )
- 不管系统存量的初始值怎样,也不管它是高于或低于”目标“状态,调节回路都会将其引导值目标状态。
- 反馈其实是系统中各种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构成系统的信息要件。因为种种原因,反馈有可能会失效。
- 在系统中,调节回路是保持平衡或达到特定目标的结构,也是稳定性和抵制变革的根源。
- 脱缰的野马:增强回路
- 增强回路会强化原有的变化态势。
- 增强回路是自我强化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增强回路会导致指数级增长或者加速崩溃。当系统中的存量具有自我强化或复制的能力时,你就能找到推动其增长的增强回路。
- 对增强回路和时间翻倍的提示:
- 对于指数级增长来说,存量翻倍所花费的时间,约等于 70 除以增长率(以百分数来表示)。
- 所有理论的目标都是将基本要素尽可能减少和简化,而不是考虑完成地呈现真实的体验。 --by 爱因斯坦
- 学习一项新事物最好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具体的范例,而不是抽象的理论。
- 单存量系统
- 系统1.1:一个存量、两个相互制衡的调节回路的系统
- 典型代表:温度调节器
- 加热 B , 散热 B
- 由反馈回路所产生的信息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它不能足够快地发送一个信号,去修正由当前反馈所驱动的系统行为。哪怕是非物理性的信号,也需要时间反馈到系统之中。
- 在一个由存量维持的调节回路中,设定目标时,必须适当考虑补偿对存量有重要影响的流入和流出过程。否则,反馈过程将超出或低于存量的目标值。
- 在类似的系统中,流量的散失和不从过程是持续的、动态变化的,不能静止地看(原则)。
- 每个调节回路都有它的转折点(拐点?),此时其他回路就会取代该回路而局域主导地位,是存量原理它的目标且无法自动回到动态平衡状态。
- 典型代表:温度调节器
- 系统1.2:一个存量、一个增强回路以及一个调节回路的系统
- 典型代表:人口和工业经济
- 人口:出生率 R ,死亡率 B
- “主导地位”是系统思考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当一个回路相对于另外一些回路居于主导地位时,他对系统的行为就会产生更强的影响力。虽然系统中经常有好几个相互矛盾的反馈回路同时在运作,但只有居于主导地位的回路才能决定系统的行为。
- 当不同的调节回路的相对优势发生改变时,系统常会出现一些复杂的行为,由一个回路主导的某种行为模式会变成另外一种。
- 动态系统分析的目的通常不是预测会发生什么情况,而是探究在各种驱动因素处于不同状况时,可能会发生什么。
- 系统动力学模型可探究未来的多种可能性,让我们进行“如果...会怎么样”的思考。
- 本质 = 模型 * 动力机制
- 模型的价值不取决于他的驱动情景是否真实(其实,没有任何人能够对此给出肯定的答案),而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反映真实的行为模式。
- 测试模型价值的问题
- 各种驱动因素会不会以这种方式发挥作用
- 如果驱动因素这样发挥作用,系统将以何种方式应对( 取决于模型的质量 )
- 影响各种驱动因素的又是什么?( 什么会硬性流入量和流出量 )
- 系统的一项基本原则:可以通过减小流出量的速率或者加大流入量的速率,来使存量增长
- 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防止资本积累的速度慢于人口增长的速度。
- 具有相似反馈结构的系统,也将产生相似的动态行为,即使这些系统的外部表现是完全不同的。
- 相同的反馈回路结构,及都有一个存量,受到一个推动成长的增强回路和一个导致消亡的调节回路的影响,也都有一个老化的过程。
- 典型代表:人口和工业经济
- 系统1.3:含有时间延迟的系统
- 典型代表:库存
- 在1.1中加入三个时间延迟:
- 感知延迟:这个与人们的主观认识有关
- 反应延迟
- 交货延迟
- 调节回路上的时间延时很可能导致系统的震荡
- 改变系统中的延迟可能使系统更容易被管理,也可能完全相反。
- 在系统中,时间延迟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他们对系统行为有很强的影响。改变一个延时的长短,可能导致系统行为的很大变化,也可能不会,这取决于该延迟的类型以及与其他延迟相比的时间长短。
- 如果我们不知道延迟在哪儿、时间多长,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系统的行为。
- 系统1.1:一个存量、两个相互制衡的调节回路的系统
- 双存量系统
- 系统2.1:一个可再生性存量受到另一个不可再生性存量约束的系统
- 典型代表:石油经济
- 资本 + 资源(不可再生)
- 任何物理的、成长的系统,或早或晚都会收到某种形式的制约。这些限制因素通常以调节回路的形式存在,在默写条件下,这些调节回路会取代驱动成长的增强回路成为主导性回路,要么是提高流出量,要么是减少流入量,从而阻碍系统的进一步成长。
- 系统基模:指的是一些常见的系统结构,可以导致人么熟悉的一些行为模式。
- 在呈指数级增长的实体系统中,必然至少存在一个增强回路,正是它(或它们)驱动着系统的成长;同时也必然存在至少一个调节回路,限制系统的成长,因为在有限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个物理系统可以永远增长下去。
- 限制性调节回路发源于可再生性资源或不可再生性资源,是有所区别的。却别不在于成长能够永远持续,而在于成长以何种方式终止。
- 对成长的限制优势可能是临时的,有时可能是永久性的。
- 当一个变量以指数级行驶逼近一项约束或限制时,期接近限制的时间会出乎意料的短。
- 依靠不可再生性资源的经济体系
- 根据资源耗尽的动态行为特征,初级资源存量越大,新的发现越多,驱动成长的增强回路相对于限制性的调节回路的以哪个乡里就越强,导致资本的存量越高,开发速率就越快;然而一旦生产高峰过去,经济衰退也开始得更早,速度更快,而且幅度越大。
- 典型代表:石油经济
- 系统2.2:有两个可再生性存量的系统
- 典型代表:渔业经济
- 资本 + 资源(可再生)
- 不可再生性资源主要受限于存量。所有存量一次到位,然后被逐渐开发使用(流出量)。之所以不能一次性开发,主要是因为资本(和开发条件)的限制。由于存量是不可再生的,开采速度越快,资源的生命周期就越短。
- 到底可再生性资源能否在过度开发之后“劫后余生”,取决于在资源严重衰退的那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
- 可再生性资源系统的行为模式有三种可能性:
- 过度开发,然后逐渐适应、调整至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并长期保持;
- 过度开发,超出了均衡状态,之后上下震荡。
- 过度开发,之后导致资源的枯竭,产业崩溃。
- 典型代表:渔业经济
- 系统2.1:一个可再生性存量受到另一个不可再生性存量约束的系统
- 对于所有复杂的系统来说,判断系统未来行为走势的诀窍在于,了解什么样的系统结构包含哪些可能的行为,以及什么状况或条件可以触发这些行为。
- 如果有可能,我们调整系统结构和相关条件,从而减少破坏性行为发生的概率,增加有利行为出现的概率。
- 系统之美:它们运作的如此精妙,各种机能和谐运行。
- 系统的三个特征: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
- 适应力
- 系统之所以会有适应力,是因为系统内部结构存在很多相互影响的反馈回路,正式这些回路相互支撑,及时在系统遭受巨大的扰动时,仍然能够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是系统恢复至原有状态。
- 元适应力:系统如果有一组反馈回路,可以修复或重建反馈回路,系统的适应力就较强。
- 元元适应力:更高适应力的反馈回路组成
- 适应力总是有限度的。有适应力的系统可能是经常动态变化的。相反,一直保持恒定的系统恰恰是不具备适应力的。
- 不能只关注系统的生产率或稳定性,也要重视其适应力,即自我修复或复位的能力,战胜干扰、恢复机能的能力。
- 韧性
- 自组织
- 一些复杂系统具有学习、多元化、复杂化和进化的能力。
- 系统所具备的使其自身结构更为复杂化的能力,被称为”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
- 自组织特性会产生出一致性和不可预测性:系统有可能演变成全新的结构,发展出全新的行为模式。
- 自组织作为有机系统的一个基本特性,对于大部分冲击力都有一定免疫力。
- 系统通常具有自组织的特性,具有塑造自身机构、生成新结构、学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能力。即使是非常复杂的自组织形式,也有可能产生于相对简单的组织规则。
- 层次性
- 在新结构不断产生、复杂性组件增加的过程中,自组织系统经常生成一定的层级或层次性。
- 系统和子系统的包含和生成关系,被称为层次性。
- 只有存在稳定的媒介形式,一些简单的系统才能进化成复杂的系统。这样形式的复杂系统,天然地就具有层次性。
- 层次性是系统的伟大发明,不止是因为他们使系统更加稳定和有适应力,而且因为他们减少了信息量,使得系统各部分更容易记录和跟进。
- 在具有层次性的系统中,各个子系统内部的联系要多于并强于子系统之间的联系。
- 如果层级中每个层次内部和层次之间的信息链接设计合理的话,反馈延迟就会大大减小,没有那个层次会产生信息过载。这样系统的运作效率和适应力就得以提高。
- 一般来说,层次是从最底层开始向上进化的,从局部发展到整体,从细胞发展到器官的有机体,个人发展到团队,单位作业发展到生产管理。
- 层次性原本的目的是帮组各个子系统更好地做好其工作,不幸的是,系统的层级越高或越低,越容易忘记这一目的
- 次优化:当某一子系统的目标而非整个系统的目标占了上风,并牺牲整个系统的运作成本去实现某个子系统的目标。
- 太多的中央控制
- 要想让系统高效地运作,层次结构必须很好地平衡整体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福利、自由与责任。
- 既要有足够的中央控制,有效地协调整体系统目标的实现
- 又要让各个子系统有足够的自主权,以为此子系统的活力、功能和自组织。
- 系统的层次性表明系统是自下而上进化的,上一层级的目的是服务于较低层级的。
- 适应力、自组织和层次性是动态系统有效运作的三个原因。
- 知识从本质上讲永远都是在破除无知
- 启示:
- 我们认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是一个模型。
- 包括我们头脑中认知和描述世界的方式,即心智模式,也是模型。
- 我们的模型通常是与现实世界是高度一致的。
- 我们的模型仍然远远达不到能完整地描绘世界的程度。
-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经常会犯错误,会感到出乎意料的原因。
- 我们认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是一个模型。
- 需要保持均衡
- 对于世界是如何运作的,我们确实了解很多,但是另一方面,这还元元不够
- 我们的知识储备令人惊异,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是如此无助
- 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
-
- 别被表象所迷惑
- 就行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一样,时间知识一个更为巨大的复杂系统中人可见的一小部分,但往往不知最主要的。
- 系统的行为就是他的表现或绩效水平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有可能增长、停滞、衰退、随机或进化。
- 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善于进行系统思考的人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寻找数据,了解系统的历史情况以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 系统结构是各种存量、流量和反馈回路的相互关联与作用。
- 系统思考需要反复审视结构和行为,善于系统思考的人会将二者关联起来,理解事件、行为以及结构之间的关系。
- 系统结构是行为的根源,而系统行为体现为随时间而发生的一些列事件。
- 事件层面 ===> 行为层面 ===> 深挖系统结构
- 行为层面比事件层面更进一步,更有分析的价值
- 行为层面分析的不足:
- 普遍过于强调了系统流量,而对存量关注不足
- 计量经济学家们试图发现各种流量之间的统计上的关系,但是这是徒劳的。其实任何一个流量与其他流量之间都没有稳定的关系。
- 基于行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在预测短期经济走势时很有效,但是在做长期与测试却表现很差。
- 系统结构才是系统行为与事件产生和演进的根源所在。
-
- 在非线性的世界里,不要用线性的思维模式
- 线性模型:在系统中,如果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就可以用一条直线来表述,他们之间有着固定的比例。
- 非线性关系:是因与果之间不存在固定的比例关系;二者的关系只能用曲线或者不规则的线来表示,不能用直线。
- 世界上导出都是非线性关系。
- 理解非线性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因为他们有悖于我们队行动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正常语气,更重要的是,它们改变了反馈回路的相对力量对比,有着可能是系统从一种行为模式跳转到另外一种。
- 系统中的很多关系是非线性的,它们的相对优势变化与存量的变化是不成比例的。反馈系统中的非线性关系导致不同回路之间主导地位的转换,也相应地引起系统行为的复杂变化。
-
- 恰当地划定边界
- 系统思考很难,我们很同意去接自己的语言,为自己开脱,让自己相信没有必要这么做。
- 所谓的边界,只是认为的区分,使人们处于观察、思考、理解、表达、交流等方面的需要,而在心理上设定或社会上一般公认的虚拟边界。
- 系统最大的复杂性也确实出现于边界上。恰恰是边界上的无序、混杂,成为了多样化和创造力的根源所在。
- 每件事物都来自他处,每一件事物都走形他处,所有的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 如果我们试着去理解某一事件,就必须将其简化,这就意味着设定边界。
- 如何确定边界:在系统中,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环丁的边界,而是我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去划定。边界划定不当,很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存在鼓励的系统。如何划定系统的边界,取决于你的分析目的,也就是我们想问的问题。
- 正确划定系统边界
- 从某种程度上看,划定系统的边界需要较高的艺术性。请记住:边界是我们自己划定的,对于新的问题,处于不同的目的,可能需要并且应该对其进行重新考虑。事实上,在面对每一个新任务时,都应该忘掉在上一次任务中行之有效的边界划分;而针对当前问题的需要,应创造性第划定最合适的边界。对很对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也是十分必要的。
-
- 看清各种限制因素
- 最小因子定律:如果缺少其中任一项要素,及时有再多的其他要素都不更管用。
- 在给定的一段时间内,对于系统来说,最重要的意向输入是限制或约束力量最大的那个因素。
- 不仅需要知道有哪些限制因素,他们中的那个货哪些恰合主要作用,而且需要认识到,如果增长变缓或者约束变强,就说明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素正在发生改变。
- 当一种因素的制约被解除了,成长就开始启动,而成长本身会改变各种限制因素之间的强弱对比,因此,相对最为稀缺的一种因素开始逐渐发挥作用。
- 任何一个有着多重输入和输出的物质实体,包括人口、作物生长、生产过程、经济发展等,都受到多重限制因素的制约。
- 任何成长都存在先知,有些先知是自发的;而有些择时系统事假的。从根本上将,关键不是最求持续成长,而是选择在哪些因素的限制下持续生存。
- 没有任何无视实体可以永远成长。
-
- 无所不在的延迟
- 在系提中,时间延迟比比皆是。
- 一项延时是否显著取决于你驶入理解的频率处于哪一档。
- 改变延迟的长短可以彻底的改变系统行为,同时,延迟也常常作为敏感的政策杠杆点。
- 时间延迟决定了系统的反应速度有多快,达到目标的准确性,以及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及时性。
- 当反馈回路中存在较长的时间延迟时,具备一定的预见性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元践行,等到一个问题已经很明显了才采取行动,将会错过解决问题的重要时机。
-
- 有限理性
- 市场(看不见的手) VS. 看不见的脚(有限理性)
- 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首先假设,每个市场主体都是基于玩呗的信息、完全理性地作出行动的“经济人”;其次,当哥哥行为主体按照这些规则行动是,他们的行动累加起来,就会产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后的记过。
- 我们并非无所不知、理性的乐观主义者;相反我们是浮躁的“自足自乐者”,在做下一个决策之前,总是试图最大程度低满足当前的需求。
- 即使为了最优化自己个体的利益,我们有时候也不能作出完全正确的决策,更别提系统整体的利益了。
- 要想改变行为,首先要跳出你所在系统中固有的位置,抛弃当时观察到的有限的信息,力求看到系统整体的状况。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可以成功重构信息流、目标、激励或限制因素,从而是分割的、有限的、理性的行动累加起来,产生每个人都期盼的结果。
- 处于系统的特定位置上,它的所见、所知都是有限的,而其行为是合理的。在有限理性的情况下,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结果仍是相同的。因此,只是责备本个人,并不能有助于产生更加符合人们期望的结果。
- 尽管存在有限理性,只要系统的结构设计得很精致,任然也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作出合适的反馈,维持着适当的功能。
- 系统中每个角色的有限理性可能无法产生出系统整体福利的决策。
- 这个世界是非线性的。
- 要想使复杂的系统不再那么让我们出乎意外,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提高对复杂性挑战的理解,尊重和利用能力。
- 我们把产生常见问题行为模式的系结构称为“基模”,租入工地悲剧、目标侵蚀和竞争升级等。
-
- 政策阻力:治标不治本
- 政策阻力俩字与系统中各个参与者的有限理性的
- 一般来说,目标与实际状况之间的额禅意越大,行动的压力或强度就越大
- 当各个子系统的目标不同或不一致时,就会产生变革的阻力。
- 在一个具有政策阻力的系统中,多个参与者有不同的目标。
- 任何一方增强的努力,将导致其他所有人的努力也得到加强。
- 应对政策阻力的方式:
- 努力压制。可能会带来反弹。
- 放弃、废止无效的政策,将资源和能量应用于增强和坚持更具建设性的目标。
- 应对政策阻力最有效的方式是,设法将各个子系统的目标协调一致,通常设设立一个更大的总体目标,让所有参与者突破各自的有限理性。
- 有时候并不能在系统中找到一个和谐的总体目标,但这是值得人们努力尝试的一个方向。
- 陷阱:当系统中多个参与者有不同的目标,从而将系统存量往不同方向拉时,结果就是“政策阻力”。任何新政策,尤其是当它恰哈管用时,都会让存量远离其他参与者的目标,因而会产生额外的抵抗,其结果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每个人都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去维持它。
- 对策:放弃压制或实现单方面的目标。化阻力为动力,将所有参与者召集起来,用先前用于维持“政策阻力”的精力,去讯早如何实现素有人的目标,实现“皆大欢喜”,或者重新定义一个更大、更重要的总体目标,让大家愿意齐心协力去实现它。
-
- 公地悲剧
- 任何一个系统也离不开资源的使用者(如奶牛和牧民),他们有很强的增长动力,且增长速度不被系统的状况所影响。
- 公地悲剧之所以发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源的消耗与资源的使用者数量增长之间的反馈缺失了,或者时间延迟较长。
- 防止公地悲剧的方式:
- 教育、劝诫
- 将公共资源私有化
- 对公共资源进行管制
- 陷阱:
- 当存在一种公共资源时,每个使用者都可以从这种资源的使用中直接获利,用得越多,收益也越大,但是过度使用的成本却需要所有人来分担。因此,资源的整体状况和单个参与者对资源的使用之间的反馈关联非常弱,结果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及耗竭,最终每个人都没有资源可用。
- 对策
- 对使用者进行教育和劝诫,让他们理解滥用资源的后果。同时也可以恢复或增强资源的状况及其使用之间的反馈连接,有两类做法:一是将资源私有化,让每个使用者都可以直接感受到对自己那一份资源滥用的后果;而是对于那些无法分割和私有化的资源,则要对所有使用者进行监督。
-
- 目标侵蚀
- 反馈回路中的主体会有一个绩效目标,或期望的系统状态。如果系统的实际状态和目标状态或期望相比存在差距,主体就会采取行动。因此这是一个调节回路,应该会使绩效表现达到并保持在期望的水平上。
- 一般而言,主体对坏消息更加敏感,倾向于更加关注并相信坏消息,而非好消息。
- 该系统基模的一个特点:期望的系统状态会收到感知到的状态的影响。
- 感知到的系统状态越差,期望就越低;期望越低,与现状的差距就越小,从而更少的修正行为;而修正的行为越少,系统的状态也就越差。
- 目标侵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对于目标侵蚀,有两个对策:一是不管绩效如何,都要保持一个绝对的标准;二是不断地将目标和过去的最佳标准相对照,而不是和最差的表现相比。
- 陷阱:
- 绩效标准收到过去绩效的影响,尤其是当人们对过去的绩效评价偏负面,也就是过于关注坏消息,将启动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目标和系统的绩效水平不断下滑。
- 对策:
- 保持一个绝对的绩效标准。更好的状态是,将绩效标准设定为过去的最佳水平,耳聪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并以此激励自己,最求更高的绩效。系统结构没有优化,但由于运转方向不同,便能成为一个良性循环,做得越来越好。
-
- 竞争升级
- 竞争升级源自于一个增强回路,相互竞争的参与者都试图超越对方,占据上风。
- 竞争升级的例子:军备竞赛、竞选中的负面宣传、还有价格战。
- 尽管有时候是破坏性的,竞争升级也有可能是平静、礼貌的,涉及效率、精妙、质量等。
- 应对竞争升级的方式
- 单方面裁军,也就是一方主动地让步,降低其系统状态,从而引导竞争对手的状态也随之下降。
- 谈判达成裁军协定。
- 陷阱:
- 当系统中一个存量的状态是取决于另外一个存量的状态,并试图超越对方时,就构成了一个增强回路,使得系统陷入竞争升级的陷阱,表现为军备竞赛、财富攀比、口水仗、声音或暴力升级等现象。由于竞争升级以指数形式变化,它能以非常令人惊异的熟读导致竞争激化。如果什么也不做,这一循环也不能一直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将是以防被击倒或两败俱伤。
- 对策
- 应对这一陷阱的最佳方式是避免陷入这一节结构中。如果已经深陷其中,一方可以选择单方面让步,从而切断增强回路的运作;或者双方进行协商,引入一些调节回路,对竞争进行一些限制。
-
- 富者愈富:竞争排斥
- 在生态学领域,富者愈富是一个普遍存在广为人知的概念,也被称为“竞争排斥法则”。
- 从系统上看,市场竞争的本质是消除市场竞争。
- 避免陷阱:
- 多元化。开发新的小生境或市场。
- 通过植入一个反馈回路,避免任何一个竞争者完全控制,是富者愈富的反馈回路处于可控的状态。
- 反垄断法
- 规避富者愈富基模最明显的方式是,通过设定有些规则或机制,定期矫正竞技场,防止一家独大
- 陷阱
- 如果在系统中,竞争中的赢家会持续地强化及进一步获胜的手段,这就形成了一个增强回路。如果这一回路不受限制地运转下去,赢家最终会通吃,输家则被消灭。
- 对策
- 多元化,即允许在竞争中落败的一方可以退出,开启另外一场新的博弈;反垄断法,即严格颜值赢家所占有的最大份额比例;修正竞赛规则,先知最强的一些参与者的优势,或对处于劣势的参与者给予一些特别关照,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如施舍、亏正、税负调节、转移支付等);对获胜者给予多样化的奖励,避免他们在下一轮竞争中争夺同一有限资源,或产生偏差。
-
- 转嫁负担:上瘾
- 这一陷阱的名称:上映、依赖性、将负担转嫁给干预者。
- 本质上是一个调节回路,要么改变流入量,要么调节流出量。
- 将负担转嫁给干预这有可能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干预也可能变成一个系统陷阱。
- 干预者可能无法预见最初看起来破鞋余姚的少量介入措施将启动一连串连锁反应,是自身越陷越深。随着系统对干预这的依赖日益增加,最终会耗尽干预这的能力。
- 其次,善意提供帮助的干预者可能未想到长久失控的可能性,以及系统能力将随着将负担转嫁给强有力的干预者而日益弱化。
- 防止陷入上瘾的状态,秘诀在于,不要以英雄式的接管开始,而是从提出一些列问题开始
- 为什么自然的纠正机制不奏效
- 如何溢出影响成功的各种障碍
- 如何让推动成功的各种机制更为有效
- 陷阱
- 当面对一个系统性问题时,如果采用的解决方案根本吴茱萸解决潜在的根本问题,只是缓解(或掩饰)了问题的症状时,就会产生转嫁负担、依赖性和上瘾的状况。不管是麻痹个人感官的物质,还是把潜在麻烦隐藏起来的政策,人们选择的干预行动都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 如果选择并实施干预措施,导致系统原本的自我调节能力萎缩或受到侵蚀,就会引发一个破华兴的增强回路。系统自我调试的越差,就需要越多的干预预措施;而这会使得系统的自我调适变得更差,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外部干预者。
- 对策
- 应对这一陷阱最好的办法是提前预防,防止跌入陷阱。一定要意识到只是缓解症状或掩饰信号的政策或做法,都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因此,要将关注点从短期的救济转移到长期的结构性重建上来。
- 对于干预者而言,要想办法恢复或增强系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自己择机抽身退出。
-
- 规避规则
- 规避规则以为这,采取一些与会或变通措施,虽然在名义上遵守或不违反规则的条文要求,但在本质上规避了系统规则的原本意图。
- 一旦失去控制,系统将会具有强大的破坏性。
- 规避规则并非违背规则,但只是遵守了规则的表象。
- 对于规避规则采取的行动
- 通过强化规则及其实施力度,试图扑灭、镇压规避规则的行动。
- 把规避规则看做有用的反馈,对跪着进行修订、改善、废除,或给予更好的解释。
- 陷阱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何规则都肯能会有漏洞或例外情况,因为也存在规避规则的机会。也就是说,虽然一些行为在表面上遵守或违背规则,但实质上却不符合规则的本意,甚至扭曲了系统。
- 对策
- 设计或重新设计规则,从规避规则的行为中获得创造性的反馈,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规则本来的目的。
-
- 目标错误
- 如果目标定义不当,不能测量应该被测量的东西,不能真实地反应系统的状态,那么系统就不可能产生出期望的结果。
- 与规避规则恰恰相反,追求错误的目标、陶醉于错误的指标是系统扭曲的另一个特征。
- 陷阱:
- 系统行为对反馈回路的目标特别敏感。如果目标定义不准确或不完整,及时系统忠实地执行了所有运作规则,其产出的结果却不一定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 对策
- 恰当地设定目标及指标,以反映系统真正的福利。一定要特别小心,不要讲努力与结果混淆,否则系统将之产出特定的努力,而不是你期望的结果。
- 杠杆点就是权柄
- 别称:银弹、命名、特效疗法、秘密通道、某法口诀、扭转历史潮流的孤胆英雄】几乎不费力气地闯过或跨过巨大障碍的方法,等等。
- 一个明确的杠杆点:增长。
- 提醒:下面提到的内容不是“成品”或定论,而仍然是“在制品”;它们不是寻找杠杆点的处方,相反,你可以把它们看做是一个邀请,我为你提供了一些参考或指引,并希望你能以更广阔的视角来思考系统的变化。
- 一些简单的存量和流量,相互连接起来,将创造出一个非常庞大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系统,其复杂程度超乎想象。
-
- 包括各种常数和参数
- 大多数人会把90%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参数上,尽管这样并不会起到太大的杠杆效应。
- 只有当我们实在找不到其他11个因素时,才能把参数当做杠杆点。
-
- 缓冲器:比流量力量更大、更稳定的存量
- 在化学和其他一些学科领域,一个交道、、较稳定的存量被称为“缓冲器”( buffer )。
- 通过提高缓冲器的容量,我们通常可以使系统稳定下来。
- 有时候很神奇,改变缓冲器的大小会称为杠杆点。但是缓冲器通常是物理实体,不太容易改变。
-
- 存量-流量结构:实体系统及其叉节点
- 实体系统的重建通常是最慢的,也是最昂贵的改变系统的办法,有的存量-流量结构甚至可能是不可改变的。
- 物理结构对系统是至关重要的,但它们很少是杠杆点,因为改变物理结构通常是不太容易而且见效慢的。
-
- 系统延迟:系统对变化作出反应的速度
- 在居于主导地位的反馈回路中,若反馈过程中存在时间延迟,将对存量变化的速度产生重要影响。
- 很多事物的发展尤其内在的规律,该花多长时间就得花多长时间。
- 既然时间延迟无法消除,那么方面系统的增长速度,使得技术和结构可以与增长保持一致,将具有更大的杠杆作用。
-
- 调节回路:师徒修正外界影响的反馈力量
- 任何一个调节回路都有如下三项要素:一个预定的目标(如设定温度)、一套检测达到或偏离目标的检测设备(如温度计),以及一个反应机制(如加热器、空调器、风扇等)
- 一个复杂的系统内部通常都有不计其数的调节回路,因此具有较强的自我纠正的能力,可以适应不同的状况和影响。
- 调节回路具有将相关联的存量保持在预定目标值附近的能力。
- 调节回路的力量需要与其他矫正的影响大小相对应,这点至关重要。可能的影响力越大,调节回路的实力也需越强,否则就可能无法发挥校正的作用。
-
- 增强回路:驱动收益增长的反馈力量
- 调节回路是自我修正的,而增强回路是自我强化的。
- 增强回路是系统中出现增长、爆发、腐蚀和崩溃的根源。
- 一般来说,以增大调节回路的力量相比,减少增强回路的产出成果,也就是说放缓增长的速度,可能是更有利的杠杆点,而且其结果比听任增强回路不受约束地运作更好。
-
- 信息流:谁能获得信息的结构
- 信息流的缺失是系统功能不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增强或回复信息可能是一个强有力的干预方法,而且通常比重建系统的物理基础设施更为容易、成本低廉。
- 在恰当的地点、以最有效的方式回复缺失的反馈是非常重要的。
- 从人性的角度上看,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倾向,即人们避免对自己的决策承担责任。
-
- 系统规则:激励、惩罚和先知条件
- 规则定义了系统的范围、边界和自由度。
- 法律、触发、激励以及非正式的社会约定都是一些人为规则,强度依次降低。
- 当我们努力重塑规则,并且明白这些规则的变化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时,我们才能真正懂得规则的力量。
-
- 自组织:系统结构增加、变化或进化的力量
- 自组织是系统具有最高适应力的表现形式。一个能够自我进化的系统,可以通过改变自身,来适应各种变化,以维持生存。
- 规则在全局上左右着在什么情况下,系统应该在哪儿、如何、做哪些增减。
- 要想实现进化,自组织机制需要一些原材料,以及一些实验、变异和测试,一遍能够从海量、多变的信息存量中选择出可能的模式,并对各种新模式进行检测。
- 强调单一文化认同关闭了学习的大门,也削弱了人类社会的适应力。
- 要及时住,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是高度多元化的。
- 鼓励多样性和实验。
- 消除了多样性,无论对于生物系统,还是社会、文化,或者时长而言都将是异常灾难。
-
- 目标:系统的目的或功能
- 推动人们师徒控制、消除多样性的动因,正是系统的目标。
- 对于系统的组成部分而言,这些目标都是重要的杠杆点。
- 每一个有机群体的目标:侵吞一切。
-
- 社会凡是:决定系统之所以为系统的心智模式
- 一个国家的税法是如何制定的并不重要。 ---by 福睿斯
- 这些社会公认的观念,一些潜在的基本假设以及关于社会现实本质的普遍看法,构成了社会的范式( paradigm ),或者是一整套世界观,他们是人们普遍相信的、关于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一系列基本假设、规则或信念。
- 这些信念都是隐含的,因为在一个社会中,几乎每一个人都已经知道他们,因而无需特别申明。
- 范式是系统之所以为系统的根源。根植于这些范式,产生了系统的目标和信息流、反馈、各种存量和流量,以及系统中的所有东西。系统的目标、结构、规则、时间延迟和各种参数,都受范式的直接影响。
- 凡是在范式层面上采取干预措施或推动变革的人,都产生了巨大的杠杆效应,并从根本上改变了系统。
- 怎样才能改变范式:
- 需要持续地留意,在旧的凡是中有哪些异常和失败之处;对于新的范式,你需要不停的宣讲和行动,并持之以恒。
- 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入新范式已被接纳并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之中,切身体验新的范式。
- 不要与反对改革的人接触,浪费时间;相反,你要与积极的变革代理人合作,置身于心胸开阔、愿意接纳新事物的社会人群之中。
- 系统结构师高数我们,可以通过构建系统的模型来改变范式。因为建模的过程会让我们跳出系统之外,是我们把系统是为一个整体。
-
- 超越范式
- 使自己摆脱任何范式的控制,保持灵活性,意识到没有范式才是“真实”的。
- 我们需要在自己的内心认识到各种范式的存在,并将这一点也视为一种范式,以赤子之心对待整体显示。这样才能进入一种“空”( not knowing )的状态,进入佛教所讲的“开悟”的境界。
- 如果没有任何范式或世界观是正确的,为了实现你的目标,你可以选择任何合适的手段。如果你对于如何达成目标没有任何想法,你可以仔细观察大自然的运作,倾听宇宙之声。
- 进入前辈的“空”
- 杠杆点所处的层次越高,杠杆作用就越大,系统抵制变化的力量也就越强。
- 这就是以为什么社会总是会排斥或者消灭哪些真正开悟的人。
- 看似无为,却可能是最为根本性的、战略性的、有效的杠杆点;看似疯狂,放下一切,却能优雅地与系统共舞。
- 杠杆点所处的层次越高,杠杆作用就越大,系统抵制变化的力量也就越强。
- 在这个世界中,真正的难题不是判断世界本身是理性还是非理性。最常困扰我们的往往是,世界是基本理性地,但并非完全理性。生活是理性地,但如果完全按照逻辑来推论,却可能到处是陷阱。它看起来有一定量化关系,却不可能完全精确地用数学公式来度量;它看起来有一定规律,却又随时从满了惊喜。
- 在工业社会长大的人,若热衷于系统思考,很可能会犯一个严重的错误。
- 根源于工业时代根深蒂固的心智模式:相信存在一把预测和控制的钥匙。
- 系统思考不仅是微妙、复杂的“头脑体超”,更是为了让系统高效地运作。
- 引发的思考:
- 理解了如何修补一个系统和实际动手去修补他,完全是两码事。
- 社会系统是人类文化思考模式的外在体现,也是深层次的需求、情绪、优势和劣势的反映。
- 系统洞察力让你产生更多的问题
- 系统思考也让我们发现,要想应对这个充满各种复杂系统的世界,需要的不知是技术统治。
- 理解了如何修补一个系统和实际动手去修补他,完全是两码事。
- 自组织、非线性、反馈系统从本质上讲是不可预测和被控制的,因为,我们只能以最为一般的方式去理解它们。
-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它可以被想象,并在人们的脑海中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系统不可以被控制,但他们可以被设计和重构。
- 我们可以有很大的作为空间,但换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
- 我们无法控制系统,或将其搞清楚,但我们可以与系统共舞。
- 我么需要奉献出全部的热凝,包括理性分析、识别真理和谬误的能力、直觉、同理心、对未来的期许以及道德的力量,等等。
-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它可以被想象,并在人们的脑海中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系统不可以被控制,但他们可以被设计和重构。
-
- 跟上系统的节拍
- 在你想一任何方式去干预系统之前可首先要观察它是如何运作的。
- 研究系统的历史,制作图表,显示数据的时间变化态势。
- 人们的记忆不是一直很可靠的,尤其是对于相对久远的事情。
- 从系统的行为开始,强迫自己关注于事实,而不是各种理论。
- 研究系统的历史,制作图表,显示数据的时间变化态势。
- 你哟去观察真实繁盛的状况,而不是听人们对于发生的状况的解释,这样可以规避许多有意或无意的因果假设。
- 从几个变量的历史数据开始,以散点图的方式去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仅可以发现系统中存在哪些因素,也可以了解他们之间是如何相互连接的。 历史观
-
- 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阳光下
- 心智上的灵活性,是你在充满了各种灵活的系统中生存的必要条件;这包括愿意重新划定系统的边界、注意到系统转换到一种新模式,以及指导如何重新弄设计系统结构的能力。
- 请始终牢记,你所知道的每一件事,以及任何人都知道的任何事情,都只是一个模型。
- 把模型拿出来,放到阳关之下,让它们尽可能第精确,用各种证据对其进行检验,如果没有得到证据的支撑,也应该勇于舍弃。
-
- 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
- 你不能外区、延迟或隐瞒信息。
-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就是权力。
-
- 谨慎地使用语言,并用系统的概念去丰富语言
- 尊重信息首先以为这避免语言污染——尽可能清晰、准确地使用语言;其次,要想办法扩展我们的语言,以便嫩恩狗有效地谈论复杂性。
- 我们不是在讨论我们所见的东西,我们只能看到我们讨论的东西。
- 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取决于我们的神经系统和语言的交互作用,这两者都是“过滤器”,影响着我们能看到的事物。
- 尊重语言的第一步是尽可能地保持它的真实、具体和有意义——这和保持信息流的清晰、准确是相同的。第二步是扩展语言,使其能反映我们对系统的理解。
-
- 关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
- 我们无法将一些重要但无法衡量的变量纳入模型职中,诸如:偏见、自尊或者生活质量等。
- 希望你能成为一名质量检测人员,导出走动,随时随地检查、确认质量是否达标。
- 不能被“如果你不能定义和测量它,你就不必关注它”这样的言论限制住手脚。
-
- 为反馈系统制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
- 对于动态的、自我调节的反馈系统,不能用静止的、刚性的的政策来进行管制。
- 调整回路的回路:最好的政策不仅要包括反馈回路,也要包括一种机制,对其中的各种反馈回路进行调整。
-
- 追求整体利益
- 请记住:层及组织存在的目的是服务于最底层,而非最顶层。
- 不要因为优化某件根本没有必要做的事而招来更大的麻烦。
- 要瞄准哪些能增强系统整体性能的要素,包括增长、稳定性、多样性、适应力以及可持续性,而不必在意他们是否容易衡量。
-
- 聆听系统的智慧
- 不要成为一个出路、莽撞、没脑子的干预者,破坏了系统内在的自我调节能力。
- 在你介入之前,关注一下哪些已经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
- 界定系统的职责
- 这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意向指导原则。
- 如果只是这怪或试图控制外部影响,将容易使人们忽视系统内部的职责。
- 增强系统的“内在职责”,意味着在设计系统时,要在决策及结果之间建立反馈 回路,让决策者直接、快速、强制性地看到起行为的后果。
-
- 保持谦逊,做一名学习者
- 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是不完整的,而世界是如此复杂,因此我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东西。
- 通过“试错“来学习。
- 你必须随机应变、相机而动。
- 采取幅度小而稳定的措施,持续地监控,认真地观察系统的方向,并且原因顺势而为,改变自己的路线。
- 拥抱错误:就是学习的条件。以为这搜索、使用和分享”我们到底在什么地方失误了“的信息,了解哪些与我们期望或希望的状况不符。
- 拥抱失误和承受高度不确定性,都会强化我们个人和社会的脆弱性。通常我们会隐藏自己的脆弱性,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是如此。但是,对于那些真正接受其责任的人,需要的只是远多于社会上一般的人,也更能深入地发现自我。
-
- 庆祝复杂性
- 我们可以花红青并鼓励自组织、无序、变异和多样性,至少部分人或你的一部分可以。
- 土地理论:当某件事倾向于保护生物群落的一致性、稳定性和自然之美时,它就是对的,否则就是错的。
-
- 扩展时间的范围
- 考虑的时间范围越长,生存的机会就会越好。
- 按照系统理论,严格来讲,没有长期和短期的区分。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发生的各种现象彼此都是相互嵌套和依托的。
- 其实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正在经历着某个人或某些人一段时间之前的一些行为的影响。
- 在一般情况下,系统中的大的和小的、快的和慢的,都是不断结合、分解、再组合的。
- 既要关注长期(前方的路况),又要留意短期(脚下的状况)
-
- 打破各种清规戒律
- 不管你是学什么专业的,教科书上是怎么说的,或者某个专家是如何认为的,你都不要盲从,放弃所有的规则,只要紧紧地遵从着系统的指引就可以了,无论他去向何方。
- 把系统视为一个整体,要求人们的思考必须”跨领域“,也就是把不同科学或领域的人数放到一块儿,让他们相互交流、切磋、研究。要想让”跨领域“沟通真正有效,就必须有一个待解决的真实问题,而且来自各领域的代表必须真心愿意参与解决这一问题,而不只是学术研究。大家必须都进入到真正的学习模式,愿意承认自己的物质,愿意接受新的只是,不止是相互学习,而且要向系统学习。
-
- 扩大关切的范围
- 要想在一个充满了各种复杂系统的世界中生存,你不仅需要扩展时间范围,也需要拓宽思考范围,也就是说扩大你的关切范围。
-
- 不要降低”善“的标准
- 现代工业文明正慢慢侵蚀着人们的美德表现。
- 避免”目标侵蚀“
- 不要过度关注坏消息,而对好详细不闻不问,一定要保持客观的标准,不能降低。
- 知行合一
- 总体大于部分和。
- 系统中的很多相互连接是通过信息流进行运作的。
- 系统中嘴不明显的部分是他的功能或目标,而这常常是系统运行最为关键的决定因素。
- 系统结构决定系统行为(结构影响行为)。系统行为是系统随着时间流逝展现出来的一些列事件。
- 存量是对系统中变化量的一种历史记录。
- 只要所有流入量和总和超过了流出量的总和,存量水平就会上升。
- 只要所有流出量的总和超过了流出量的总和,存量水平就会下降。
- 如果所有流出量的总和与流入量的总和相等,存量的水平将保持不变,即系统将保持动态平衡。
- 要想使存量增加,既可以通过增加流入速率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减小流出速率来实现。
- 存量可以在系统中起到延迟、缓存或减震器的作用。
- 由于存量的存在,流入量和流出量可以被分离开来,相互独立。
- 一个反馈回路就是一条闭合的因果关系链,从某一个存量触发,并根据存量当时的状况,经过一系列的决策、规则、物理法则或者行动,影响到存量相关的流量,有返回来改变了存量。
- 在系统中,调节回路是保持平衡或达到特定目的的结构,也是稳定性和抵制变革的根源。
- 增强回路是自我强化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增强回路会导致指数级增长或者加速崩溃。
- 由反馈回路所传递的信号,哪怕是非物理性的信息,只能影响未来的行动,它不能足够快地发送一个信号,求修正当前反馈所驱动的行为。
- 在一个由存量维持的调节回路中,设定目标时,必须适当考虑补偿影响存量的重要的流入和流出过程。否则,反馈过程将超出或低于存量的目标值。
- 具有相似反馈结构的系统,也将产相似的动态行为。
- 当不同调节回路的相对优势发生改变时,系统通常会出现一些复杂的行为,为一个回路主导的某种行为模式变为另外一种。
- 调节回路上的时间延迟很可能会导致系统的振荡。
- 改变一个延迟的长短,可能会导致系统行为的巨大变化。
- 系统动力学模型可探究未来的多种可能,让我们了解”如果这.... 会怎样.....“之类的问题。
- 模型的价值不取决于它的驱动情景是否真实(其实,对此没有任何人能够给出肯定的答案),而取决于它是否能反应真实的行为模式。
- 在呈指数级成长的系统中,必然存在至少一个增强回路,正是它(它们)驱动着成长了;同时也必然存在至少一个调节回路,限制系统的成长,因为在有限的环境中,没有任何一个物理系统可以永远地增长下去。
- 不可再生资源受限于存量。
- 可再生资源受限于流量。
- 适应力总是有限度的。
- 不能只是关注系统的生产率和稳定性,也要重视其适应力。
- 系统通常具有自组织的特性,具有塑造自身结构、生成新的结构、学习、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能力。
- 层次自下而上地进化;上一层级的目的是服务于较低层级的的目的。
- 系统中有很多关系都是非线性结构的。
-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不存在鼓励的系统;如何确定系统的边界,取决于你的分析目的。
- 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对于系统来说,最重要的异性输入是限制最大的那个因素。
- 任何有着多重输入和输出的物质实体,都收到多重限制因数的制约。
- 任何成长都存在限制。
- 当一个变量以指数形式逼近意向约束或限制时,其接近限制的时间会出其意料的短。
- 当在反馈回路中存在较长的时间延迟时,具备一定的预见性是必不可少的。
- 系统中每个角色的有限理性可能无法产生促进系统整体福利提升的决策。
- 政策阻力
- 陷阱:当系统中多个参与者有不同的目标,从而将系统存量往不同方向拉时,结构就是政策阻力。任何新政策,尤其是当它恰好管用时,都会让存量原理其他参与者的目标,因而会产生额外的抵抗,其结果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但每个人都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去维护。
- 对策:放弃压制或实现单方面的目标。化阻力位动力,将所有参与者着急气力啊,用闲钱用于维持政策刚性的精力,去寻找如何实现所有人的目标,实现“皆大欢喜”,或者重新定义各个更大的更重要的中体目标,大家愿意齐心协力去时间它。
- 公地悲剧
- 陷阱:当存在一种公共资源时,每个使用者都可以从这种资源的使用中直接获利,但是过度使用的成本去需要由所有人参与者来分担。因此,资源整体状况和单个参与者对资源的使用之间的反馈关联非常弱,结果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及耗竭,最终每个人都没有资源可用。
- 对策:对使用者进行教育和劝诫,让他们理解滥用资源的后果。同时也可以恢复或增强资源的状况及其使用之间的若反馈连接,有两类做法:意识将资源私有化,让每个使用者都可以直接感受到自己那一份资源滥用的后果;二是对于那些无法分割和私有化的资源,则要对素有使用者进行监督。
- 目标侵蚀
- 陷阱:绩效指标受过去绩效的影响,尤其是当人们对过去的绩效评价偏负面,也就是过于关注坏消息时,将启动一个恶性循环,使得目标和系统的绩效水平不断下滑。
- 对策:保持一个绝对的绩效指标。更好的状况是,将绩效标准设定为过去的最佳水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并以此激励自己,最求更高的绩效。系统结构没有变化,但由于运转的方向不同,便能构成一个良性循环,做的越来越好。
- 竞争升级
- 陷阱:当系统中一个存量的状态是取决于另一个存量的状态,并试图超过对方时, 就构成了一个增强回路,使得系统陷入对抗升级的陷阱,表现为军备竞赛、财富攀比、口水仗、声音或暴力升级等现象。有对抗升级以指数形式变化,它能以非常令人惊异的熟读导致竞争计划。如果什么也不做,这一循环也不可能一直发展下去,最后的结果将是一方被寄到或两败俱伤。
- 富者愈富
- 陷阱:如果在系统中,竞争中的赢家会持续强化其进一步获胜的手段,这就形成了一个增强回路。如果这一回路不受限制的运转下去,赢家最终会通吃,输家则会被消灭。
- 对策:多元化,即允许在竞争中落败的一方可以退出,开启另外一场新的博弈;反垄断法,即严格限制赢家所占有的最大份额比例;修改竞赛规则,限制最强的一些参与者的优势,或对处于劣势的参与者基于一些特别关照,增强他们的的竞争力(例如施舍馈赠、税费调节、转移支付等——;对获胜者既有多样化的奖励,避免他们在下一轮竞赛中争夺同一有限的资源,或产生偏差。
- 转嫁负担
- 陷阱:当面对一个系统性问题时,如果采用的解决方案根本无助于解决潜在的根本问题,只是缓解(或掩饰)了问题的症状时,就会产生转嫁负担、依赖性和上瘾的状况。不管是麻痹个人感官的物质,还是把潜在麻烦隐藏起来的政策,人们 选择的干预行动都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 若果选择并实施干预措施,导致系统原本的自我调适能力萎缩或收到侵蚀,就会引发一个破坏性的增强回路。系统自我调适能力越差,不得不更多地依赖外部干预者。
- 对策:对应这一陷阱最好的办法是提前预防,防止跌入陷阱。一定要意识到,只缓解症状或延时信号的政策或做法,都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因此要将关注点从短期的救济转移到长期的结构性重建上来。
- 陷阱:当面对一个系统性问题时,如果采用的解决方案根本无助于解决潜在的根本问题,只是缓解(或掩饰)了问题的症状时,就会产生转嫁负担、依赖性和上瘾的状况。不管是麻痹个人感官的物质,还是把潜在麻烦隐藏起来的政策,人们 选择的干预行动都不能解决真正的问题。
- 规则避免
- 陷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任何规则都可能会有漏洞或例外情况,因为也会存在规避规则的行为。也就是说,虽然一些行为在表面上遵守或未违背规则,但实质上确 不符合规则的本意,甚至扭曲了系统。
- 对策:设计或重新设计规则,从规避规则的行为中获得创造性反馈,使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实现规则的本来目的。
- 目标错位
- 陷阱:系统行为对于反馈回路的目标特别敏感。如果目标定义不准确或不完整,及时系统中式低执行了所有运作规则,其产生的结果却不一定是人们真正想要的。
- 对策:恰当设定目标及指标,以反应系统的真正福利。一定要特别小心,不要讲努力与结果混淆,否则系统将值产出特定的努力,而不是你期望的结果。
-
- 数字:包括各种常数和参数
-
- 缓冲器:比流量力量更大、更稳定的存量
-
- 存量-流量结构:实体系统及其交叉节点
-
- 时间延迟:系统对变化做出反应的速度
-
- 调节回路:试图修正外界影响的反馈力量
-
- 增强回路:驱动收益增长的反馈力量
-
- 信息流:虽能获得信息的结构
-
- 系统规则:激励、惩罚和限制条件
-
- 自组织:系统结构增加、变化或进化的力量
-
- 目标:系统的目标或功能
-
- 社会范式:决定系统之所以为系统的心智模式
-
- 超越范式
- 跟上系统的节拍。
- 把你的心智模式展现在阳光下。
- 相信、尊重并分享信息。
- 谨慎地使用语言,并用系统的概念去丰富语言。
- 关注重要的,而不只是容易衡量的。
- 为反馈系统指定带有反馈功能的政策。
- 追求整体利益。
- 聆听系统的智慧。
- 界定系统的职责。
- 保持谦逊,做一名学些者。
- 庆祝复杂性。
- 扩展时间的范围。
- 打破各种清规戒律。
- 扩大关切的范围。
- 不要降低“善”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