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02 lines (123 loc) · 12.8 KB

blog_zh.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02 lines (123 loc) · 12.8 KB

论文速览:MFQE 2.0: A New Approach for Multi-frame Quality Enhancement on Compressed Video (TPAMI 2019)

这篇论文是 Multi-frame quality enhancement for compressed video(CVPR 2018)的升级版,于 2019 年 9 月被 TPAMI 接收。

[项目主页] [论文]

目录

1. 要点

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压缩视频的质量增强方法。创新点:

  • 现有工作大多忽略了帧间相关性。本文利用了视频的帧间相关性
  • 我们应该是第一个考虑了分层编码的压缩视频特性:质量波动
  • MFQE 应该是第一个运动补偿 + 质量增强的 end-to-end 方法。
  • 本文提出的方法,核心思想是好帧补偿差帧,是非常具有 insight 的方法。

我们看图说话:

image-20220924145756252

  1. 如图上半部分黑线,压缩视频中存在显著的质量(本文考虑 PSNR)波动状况。其中,第 92 帧和第 96 帧达到了 PSNR 局部极大值点,中间的第 95 帧处在 PSNR 局部极小值点。
  2. 如图下半部分,质量好帧——第 92 和 96 帧中的篮球比较清晰,而质量差帧——第 95 帧中的篮球质量很差(马赛克严重)。
  3. 在我们的 MFQE 算法中,在增强第 95 帧时,92 帧和 96 帧的信息也会被参考,使得增强效果显著好于图像增强方法 DS-CNN(橙色框)。

2. 压缩视频特性分析

2.1 质量波动

首先,我们以压缩视频库中的 6 个视频为例,看一看质量波动性:

mfqev2-2

可见,无论是 HEVC、H264 还是 MPEG-1/2/4,这种质量波动性都是存在的,并且在 HEVC 中尤为明显。本文以 HEVC 为主要分析对象。

进一步,我们对这种质量波动性进行量化。我们衡量两个指标:

  1. 相邻的好帧和差帧的 PSNR 差值。差值越大,说明局部质量波动越厉害。这就是所谓的峰值 - 谷值差值(Peak-Valley Difference, PVD)。
  2. 整个视频 PSNR 的标准差。标准差越大,说明该视频的 PSNR 越不稳定,即全局质量波动越厉害。这就是文中的 SD。

我们在整个视频库(108 个视频)中统计了上述两个指标的平均值,结果如表:

mfqev2-3

质量波动性有两点意义:

  1. PVD 大,说明好帧、差帧质量差距大,说明差帧借助好帧提升质量的潜力很大
  2. SD 大,说明好帧补偿差帧的方法非常适用于压缩视频。

2.2 帧间相关性

进一步,我们得看看好帧补偿差帧是否可行。我们测量了相邻若干帧的两帧之间的相关系数及其标准差,如图:

mfqev2-4

结果说明:

  1. 时序相关性很强:前后距离 10 帧内,平均相关系数都能超过 0.75。
  2. 时序相关性保持较稳定:标准差较小。

那么,压缩视频中好帧(局部质量峰值)之间的平均距离大概是多少呢?我们在上一个表格中展示了 PS 这个指标,在 HEVC 大概是 2.66。好帧之间的距离如此近,结合上图可知,两个相邻好帧和其间差帧之间的相关性极高

总之,我们的思想是有前景的!

3. 方法

我们的 MFQE 方法由一个框图说明:

mfqev2-5

  1. 首先,我们用一个分类器,将视频中的好帧(质量局部极大值)找出来。
  2. 对于每一个差帧(只要不是局部极大值,就算差帧),借助其相邻的两个好帧,我们进行质量增强。
  3. 在质量增强之前,这两个好帧要进行运动补偿,补偿到差帧所处时刻的状态。
  4. 好帧也进行同样的流程,此时好帧借助的是相邻好帧。

批注:MFQEv1 对于好帧的增强采用的是图像增强方法 DS-CNN。这里好帧也用相邻好帧进行增强,得到了审稿人好评,因为网络得到了统一和简化。

3.1 分类器

mfqev2-6

分类器用 Bi-LSTM 搭建。对于每一帧,我们都采用参考文献[2]提供的质量评估方法,得到一个 36 维的向量;然后我们再添加这一帧的比特率和 QP(这些都可以从码流中轻易获得),得到一个 38 维的向量,表征这一帧,输入 Bi-LSTM 网络。

理想状况下,Bi-LSTM 能够通过比较这些特征向量,找出局部质量极大值点。

要注意,这是一个无参考的分类器:即不需要原始无损视频信息,不需要 PSNR 信息,而是通过传统的质量评估方法获得的“特征向量”,再进行学习。

MFQEv1 中的分类器采用的是 SVM。这里用 Bi-LSTM,极大提升了分类准确率,并且降低了分类难度,提升了分类速度。

3.2 好帧运动补偿

mfqev2-7

为了让整体网络可以端到端训练,这里的运动补偿网络采用的是基于 CNN 的光流预测网络[29]。

3.3 质量增强网络

mfqev2-8

运动补偿后的好帧,与差帧一起输入网络。在前端,我们采用了三种 scale 的特征提取;在后端,我们采用了稠密连接和 BN 技巧。整体上,我们还采用了短连接。

在 MFQEv1 中,质量增强网络采用的是渐进融合设计,效果差得多,参数量也大得多(5 倍以上)。

4. 实验

4.1 差帧质量提升效果

mfqev2-9

好帧在文中就是 PQF,差帧就是 non-PQF。如图,MFQEv2 算法在好帧增强上略高于其他算法,但在差帧增强方面显著高于其他算法。这就体现了 MFQEv2 的优势。

4.2 总体效果

我们以 PSNR 的增强数据为标准。如大表格:

mfqev2-10

在国际标准测试序列(18 个视频)上,MFQEv2 全面胜出,展现出较好的泛化能力。

编码领域通常还衡量 BDBR 指标。我们看看结果:

mfqev2-11

图像方法最多能到 9%,而 MFQE 方法能达到 14%。

4.3 缓和压缩视频的质量波动

由于 MFQEv2 对差帧的提升非常显著,因此可以缓和质量波动现象。我们通过 SD 和 PVD 的下降程度来验证这一点:

mfqev2-12

如图,PSNR 的标准差显著下降,而峰值 - 谷值差距减小,说明质量波动下降明显。此外,我们以两个视频的 PSNR 曲线举例说明:

mfqev2-13

显然,MFQEv2 增强后,PSNR 曲线最为平滑。

4.4 网络速度

MFQEv2 不仅效果好,而且参数少、帧速率快。这进一步说明了多帧方法的优势:我们不需要冗余的网络,多帧信息是我们的杀手锏。

mfqev2-14

如图,其中 DS-CNN 就是 SOTA 的单帧方法。

4.5 主观效果

mfqev2-15

5. 其他

MFQE 思想是有实际意义的。根据实验,简单的【相邻帧补偿】或【差帧补偿好帧】,效果都不很理想。所以【好帧补偿坏帧】是本文 MFQE 框架成功的关键。

关于复现:

  • 论文中提到用 raw 帧训练 MC-subnet;实际上,开源代码和论文的结果都是直接用压缩帧训练 MC-subnet 的。这样有两个优点:(1)简单;(2)个人认为效果可能更好,因为训练、测试阶段都使用压缩帧,模式匹配。关于这一点没有及时更正论文,非常抱歉。
  • MFQE 算法依赖于较为精确的运动建模(光流预测)。如果运动补偿不准确,那么总体效果可能不理想。
    • 已经有一些方法跳过了运动建模,例如使用 conv-LSTM 直接输入相邻帧(我认为有利有弊:隐式地建模运动,虽然简单,但增强性能可能下降)。
    • 还有一些其他的 alignment 方法,例如 feature-wise 而不是 frame-wise 执行 alignment,参考本人复现的 STDF(AAAI 2020)工作。
  • 我们只考虑了 PSNR 指标,因此在主观效果上表现一般。从 MFQE 以后我也在转向对感知质量的研究。
  • 在一些规律较强的编码模式,例如 CQP 模式下,建议使用简单的 QP 波动生成 PQF label。
    • 实验发现,CQP 模式下,用 PSNR 或 QP 波动定义的 PQF label 基本一致。
    • QP 在解码 log 文件中可得,在实际条件下比 PSNR 更容易获取。
  • 在实验条件下,可以用 PSNR label 代替预测的 PQF label。
    • 根据我们的溶解实验,【预测生成的 PQF label】和【真实 PSNR 生成的 PQF label】对应的增强性能基本一致。
  • MFQE 不好训练;建议采用更健壮的大型网络,搭配 MFQE 思想降低参数量
    • MFQEv2 没有使用任何“花哨”的结构设计和训练技巧,而是用最简单的结构,实现了 MFQE 思路。好处是,网络参数量仅 255k;坏处是,网络训练对初始化、数据库等非常敏感。
    • 建议大家在使用 MFQE 思想的情况下,选择更大、更健壮的网络。
    • 在训练时,第一阶段【运动补偿网络收敛】比较缓慢,可能在前 8 个 epoch 的 dpsnr 都在 0 dB 左右。因为在第一阶段,我们的重点是 MC 网络,QE 网络没有收敛。
  • 小心场景切换
    • 在补偿时要注意:输入的三帧必须在同一场景下。一个视频中可能存在场景切换。可以用 SSIM 等指标检测切换。

更多复现指南及开源视频数据库,请参见 MFQEv2 代码仓库

6. 我和这篇工作

2018 年 9 月保完研,我第一次走进 MC2 实验室。当时的我对视频编码、质量增强、深度学习等一窍不通,只学过吴恩达的机器学习慕课。

从 2018 年 9 月 到 2019 年 2 月,我坐在实验室工位上,看了整整半年书,逐渐入门了视频编码、深度学习和 TensorFlow。与此同时,徐迈导师安排我从事实验室课题之一:质量增强,并让我接手杨韧师兄的 CVPR'18 的升级工作。当时的 MFQEv1 模型有待提升;在 18 个标准测试视频上,MFQEv1 仅在 8 个视频上表现尚可,在其余 10 个视频上表现都很一般。经过半年的疯狂试验和探索,最终 MFQEv1 模型进化为 MFQEv2:参数更少,跑的更快,增强性能更佳。在这期间,我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有了质变:实践加速了我对新知识的掌握。我还特别喜欢写博客,这对我学习新知识是一种激励。经过半年的锻炼以后,我对基础知识和编程技术细节都能略讲一二了。

在 19 年过年前,初生牛犊不怕虎,我和徐老师拍板,决定把工作投至 TPAMI。半年后审稿意见回来,一致要求大修,并且都给出了非常积极的提升建议。徐老师告诉我,如果建议很难实现,我可以不予采纳,因为这些只是建议不是意见。但我想了想,决定实现审稿人提出的建议,并在两个月后大获成功;这些改进不仅让模型得到了精简(统一了 PQF 和 NP 的增强模型架构),而且还赢得了审稿人的好评,因而在第二轮审稿时论文被直接接收。此时是 19 年 9 月 26 日的夜晚;第一次投稿,第一次尝试顶刊,就中了,似乎顶刊不过如此;但我也深知,我所做的工作只是简单的工程实践,我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这一篇工作,是我作为入门练手称得上成功的作品。它真真切切地锻炼了我的编程能力,也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相当的认识。在亲身挑战的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 MFQE 方法的魅力,也直面了许多缺陷和不足;例如 MFQE 方法非常依赖准确的光流建模;例如 MFQE 方法需要训练多个模型,比较繁琐。对于前者,我在一年后利用基于特征层融合的 STDF 方法予以解决;对于后者,我通过 ECCV 20' 的工作 RBQE 予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