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524 lines (287 loc) · 16.5 KB

IndexedDB学习笔记.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524 lines (287 loc) · 16.5 KB

IndexedDB学习笔记

假设你想系统学习 IndexedDB,推荐直接去 MDN 上面看官方教程: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API/IndexedDB_API

本文是我在学习 IndexedDB 总结的学习笔记。


本文所谓的 “官方” 是指 MDN 文档,同时也是指 W3C 官方。


前端数据存储 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的缺点

在前端开发过程中,最经常使用到的本地数据存储是:LocalStorage(本地存储)、SessionStorage(会话存储)

对于一些简单的数据,它们是够用的,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数据存储,它们就存在以下缺点:

  1. 存储格式:它们只能以字符串形式储存数据,复杂数据读写时只能靠 JSON 转换

  2. 存储大小:localstorage 最大支持 20M、sessionStorage 最大支持 5M

    顺道说一下 cookie 最大只支持 4k

  3. 读写方式:它们读写都为同步,会阻塞浏览器 JS 进程

最大的缺点:不支持条件查询

他们只是负责存储数据,不支持像一般数据库(MySql、MongoDB)那样的 各类查询。


IndexedDB 自带得意的背景音乐出场了

IndexedDB 是目前主流浏览器都支持的一种底层 API 标准,它用来在浏览器(客户端)存储大量的结构化数据,也包括 文件、二进制对象(blobs)。

还有一个叫 Web SQL 的,它原本的功能和 IndexedDB 类似,并且它还早于 IndexedDB 出现,但是后来各大浏览器都逐渐放弃(不主推) 它。

尽管你在浏览器调试工具 > 应用 > 中还能看到 Web SQL。

IndexedDB的优势:

  1. 储存格式:结构化数据(也就是JS中的各种 Object)、文件、二进制对象(blobs)

  2. 存储大小:最大可以使用你硬盘可用空间的 50%

    这里的硬盘应该是指 浏览器 所在的安装目录的那个硬盘

  3. 条件查询:支持

    尽管做不到像 MySQL、MongoDB 那样复杂的各种条件(管线)查询,但是对于一般前端项目而言足够了

  4. 支持在 web worker 中操作 IndexedDB


IndexedDB 的读写是异步的。

IndexedDB 可以存储各种数据类型、又支持条件查询、最大储存容量又非常大,因此它的读写不是异步的才怪呢。

好处是:由于是异步,因此每一个操作(增删改查)不会阻塞浏览器 JS 进程

不好的是:由于是异步,因此每一个操作(增删改查)都需要做异步处理

不过幸好现在都使用 Promise(承诺),异步用起来也不是特别麻烦


特别说明:

由于我个人之前学习过 MySQL 和 MongoDB,所以在学习 IndexedDB 时很多概念都比较容易理解。

这些 “概念” 包括 表、列、键、自增等术语


捋一下几个名词关系:

  1. 在浏览器中,有一个存储区域叫 IndexedDB

    就是常规数据库中的数据库本身

    实际对应的是 window.IndexedDB: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API/indexedDB

  2. 在 IndexedDB 下面,可以创建、管理 多个 数据库(db)

    对应常规数据库中的某个数据库

    实际对应的是 IDBDatabase: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API/IDBDatabase

  3. 每一次操作都被视作一个事务

    实际对应的是 IDBTransaction: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API/IDBTransaction

  4. 在每一个 数据库(db) 下面可以创建、管理 多个 表

    对应常规数据库中的 表

    实际对应的是 IDBObjectStore: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API/IDBObjectStore

  5. 在每一个 表 里可以创建、管理 多条数据

    对应常规数据库中的 行

  6. 在每一条数据中,包含各种键和值

    对应常规数据库中的 列

    实际对应的是 IDBIndex: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API/IDBIndex


IndexedDB 属于 事务性数据库

我们看一下百度百科中关于 事务性数据库的定义描述:

数据库事务( transaction)是访问并可能操作各种数据项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事务由事务开始与事务结束之间执行的全部数据库操作组成。

转换成比较容易理解的话就是:事(即增删改成操作) 是一件一件来做的,尽管每一件事都是异步的。


尽管每一次操作(增删改查)都是异步的,但是如果不同模块中先后都执行了某些操作(增删改成),你依然可以放心,IndexedDB 都会按照每一次操作的先后顺序来执行,确保每一次操作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每一次“增删改查” 都是一个独立的 “事务”

在本文后面,我们会把 增删改查 称呼为 事务。


关系型 or 非关系型数据库 ?

IndexedDB 属于关系型数据库还是 非关系型数据库?

从大体上来讲 IndexedDB 看着更像关系型数据库,例如创建表时需要明确配置各个 键名,并且支持 关键键(id)的自增。但与此同时,对于具体的值又支持各类结构化数据,这些看起来又特别像非关系型数据库的特征。

因此,我个人认为 IndexedDB 实际上是 关系型数据库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融合。


假设你之前没有接触过后端的数据库,例如 MySQL(关系型数据库) 或 MongDB(非关系型数据库),那么换一种说法你就容易理解了。

关系型数据库:相当使用 TypeScript 来编写代码,也就是说在声明每一个变量之前,都应该提前定义好该变量的各种属性类型,例句:属性名,属性值类型,甚至哪些是必须必填属性,哪些是可选属性。

非关系型数据库:相当于使用 JavaScript 来编写代码,每一个变量是什么类型,以及拥有什么属性都是灵活自由的,没有限定的。

所谓 “关系” 说直白点、简单点,就是某一个对象究竟应该有用哪些属性值。


再次重复一遍:IndexedDB的每一个操作(增删改查)都是异步的

有了异步的概念,那么接下来在学习的时候就比较容易理解代码了。


操作1:创建或连接数据库

localStorage、sessionStorage 使用 getItem() 来来获取数据,而 IndexedDB 使用 .open() 来尝试创建或连接数据库。

const request = window.indexedDB.open('mydb', 1)
let db = null

//当各种操作发生错误时
request.onerror = (eve) => {
    alert('读写 IndexedDB 发生错误:', eve.target.errorCode)
}

//当第2次连接该数据库
request.onsuccess = (eve) => {
    db = eve.target.result
    console.log('初次创建或打开 IndexedDB 成功')
}

//当第1次创建数据库
request.onupgradeneeded = (eve) => {
    db = eve.target.result
    //...
}

代码解读:.open('mydb', 1)

  1. 第1个参数为即将 创建或连接 的数据库名

  2. 第2个参数表示该数据库的版本号,默认为 1

    数据库版本号不同,那么意味着相当于完全不同的两个同名数据库


代码解读:3 个常规事件

  1. onerror:假设执行 .open('mydb', 1) 发生错误,对应的事件回调是 onerror,即表明 创建或连接失败。
  2. onupgradeneeded:假设第一次执行.open('mydb', 1) ,此时 IndexedDB 中还没有 "mydb" 这个数据库,那么会 创建 该数据库,对应的事件回调是onupgradeneeded 事件,即表明 创建成功。
  3. onsuccess:假设第二次执行 .open('mydb', 1),此时 IndexedDB 中已经存在 "mydb" 这个数据库,那么会 连接 该数据库,对应的事件回调是 onsuccess 事件,即表明 连接成功。

请牢记一件事:当执行 .open('mydb', 1) 后,onupgradeneededonsuccess 只会发生两者中的一个事件回调。

我们可以在这 2 个事件的回调函数的参数中得到我们想要数据库的操作连接。

这也是为什么在上述的 2 个回调函数中,我们分别都要添加 db = eve.target.result 这行代码。


当我们拿到数据库连接后,就可以对这个数据库添加 表 了。


操作2:创建表

我们直接把创建表的代码,写到 onupgradeneeded 中。

request.onupgradeneeded = (eve) => {
    db = eve.target.result
    //创建一个名为 users 的表,并对其进行配置
    const objectStore = db.createObjectStore('users', { keyPath: 'id', autoIncrement: true })
    objectStore.createIndex('id', 'id', { unique: true })
    objectStore.createIndex('sid', 'sid', { unique: true })
    objectStore.createIndex('name', 'name', { unique: false })
    objectStore.createIndex('tel', 'tel', { unique: false })
    objectStore.createIndex('age', 'age', { unique: false })
}

代码解读:db.createObjectStore()

  1. db 是我们拿到的数据库连接

  2. 并通过 db.createObjectStore() 函数可以创建表

  3. .createObjectStore()中 第 1 个参数为表名,第 2 个参数为该表的配置参数

  4. 配置参数我们写的是 { keyPath: 'id', autoIncrement: true }

    这就意味着 id 每次会自增,也意味着我们无需也不能设置 id 的值,把 id 值的权限交给了 IndexedDB 自动来帮我们处理。

  5. 对应的含义为:keyPath——主键、autoIncrement——是否自增

  6. 该方法最终返回得到的就是 表


当我们拿到一个具体的表 后,例如 上述代码中的 objectStore,接下来就是配置该表中的各个键(也就是行)。

代码解读:objectStore.createIndex()

  1. 第1个参数:键名
  2. 第2个参数:键路径
  3. 第3个参数:键的配置项,其中unique 用于表示该键是否是唯一不可重复的

在实际操作中,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将第 1 和第 2 个参数值设置的完全相同。

别问为什么,因为大家都是这样做的。


操作3:获取表

无论哪种操作,我们都需要先提前设定好是以哪种模式来操作表的。

实际对应的是 IDBTransaction: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API/IDBTransaction


并且还根据需要添加对应的 成功失败 回调。

//明确以哪种方式来操作该表
const usersTrans = db.transaction('users', 'readwrite')

//配置操作对应的 3 个事件回调

usersTrans.onsuccess = (eve) => {
    console.log('事务成功')
}
usersTrans.oncomplete = (eve) => {
    console.log('事务完成', eve)
}
usersTrans.onerror = (eve) => {
    console.log('事务失败', eve)
}


//拿到该表的实际控制权
const usersStore = usersTrans.objectStore('users')

请注意:事务的完成和成功是 2 个概念

onsuccess:相当于 Promise 中的 resolve

onerror:相当于 Promise 中的 reject

oncomplete:相当于 Promise 中的 finally


操作4:向某个表中添加一条数据

usersStore.add({
    sid: 38,
    name: 'puxiao',
    tel: `158${Math.floor(Math.random() * 10000000)}`,
    age: 18 + Math.floor(Math.random() * 20)
})

对于写入操作,一定要确保 usersStore 的模式为 "readwrite"

特别强调:

由于之前代码中,我们在配置 sid 时使用的是 { unique: true },因此一定要确保 当添加多条记录时,每一条记录中 sid 的值是唯一,不可重复的,否则会添加失败报错。


操作5:以游标的形式逐条读取数据

我们先说一下什么叫 “游标”,游标 这个是传统数据库中的一个名词。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是 JS 中数组循环 forEach( ( item, index ) => { ... } ) 中的 index。

只不过这个 index 不是一个数字,有很多自身的其他方法。

具体详细的可以查看: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API/IDBCursor


示例代码:

const usersTrans = db.transaction('users', 'readonly')
const usersStore = usersTrans.objectStore('users')
const request = usersStore.openCursor()

request.onsuccess = (eve) => {
    const cursor = eve.target.result
    if (cursor) {
        console.log(cursor.value)
        cursor.continue()
    } else {
        console.log('已经全部读取完毕')
    }
}

代码解读:

  1. 由于是读取,因此我们将事务模式设定为只读模式 "readonly"
  2. 在得到表后,通过它的 .openCursor() ,以游标的形式来打开访问该表中的内容
  3. 在打开游标的 onsuccess 事件回调,我们可以通过 eve.target.result 来得到当前游标
  4. 默认第1个游标对应的是该表中第1行(数据),我们就可以通过该游标的 .value 属性得到该条数据具体的值
  5. 由于游标默认只表示当前一条数据,我们可以通过执行游标的 .continue(),让游标切换到下一条数据中
  6. 假设当前表中没有数据,或者是已经全部读取完毕,那么此时游标的值在条件判断语境中不为真,我们就可以看作是 "已经全部读取完毕"

操作6:一次读取表中全部的数据

通常情况下,我们是推荐以游标形式,逐条遍历整个表的,因为这样对于一次操作的性能来说压力不大。

但是假设数据量不大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表的 getAll() 函数一次性获取表中全部的数据。

const usersTrans = db.transaction('users', 'readonly')
const usersStore = usersTrans.objectStore('users')
const request = usersStore.getAll()
request.onsuccess = (eve) => {
    console.log(eve.target.result) //输出全部数据
}

操作7:查找某 id 对应的数据

可以通过表的 .get() 方法去根据某些条件查找数据。

const usersTrans = db.transaction('users', 'readonly')
const usersStore = usersTrans.objectStore('users')
const request = usersStore.get(38)
request.onsuccess = (eve) => {
    console.log(eve.target.result)
}

请注意:假设检索到数据后,会克隆并返回该数据。


关于查询,还有一个对象:IDBKeyRange,它可以用于设置某种范围内的查询。

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API/IDBKeyRange


操作8:清空表中的数据

执行表的 .clear() 方法可以清空表中全部的数据。

const usersTrans = db.transaction('users', 'readwrite')
const usersStore = usersTrans.objectStore('users')
const request = usersStore.clear()
request.onsuccess = (eve) => {
    console.log(eve.target.result)
}

以上为一些常规的各种 IndexedDB 表的操作。

更多细节和方法请查阅: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API/IDBObjectStore/


回顾总结

我们回顾一下上面学习到的这些对象。

实际上只需要把这些对象关系搞清楚,用到谁了直接去 MDN 查看它们具体的 属性/方法/事件 即可。

  1. IndexedDB:不可以被我们自己实例化,只能通过 window.indexedDB 来获取
  2. IDBDatabase:数据库连接,管控数据库创建、连接、断开等
  3. IDBTransaction:事务,需要配置哪种模式下进行各种操作
  4. IDBObjectStore:表,在创建之初需要设定表中行的每一项键名,键路径,以及是否为唯一值
  5. IDBRequest:请求操作,增删改查都属于请求操作中的一种,增删改查拥有的共同的请求和回调机制
  6. IDBCursor:游标,当前表中正在读取到的 "索引",若游标有值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游标的 .continue() 切换到下一条游标(数据)

作为初学者,假设上面这些对象概念和关系理解清楚后,那么就算是会使用 IndexedDB 了。

当然,IndexedDB 还有更多其他复杂的操作,例如不同表之间进行关联和查询。

这里面牵扯到 IDBIndex:https://developer.mozilla.org/zh-CN/docs/Web/API/IDBIndex


IndexedDB 相关的第三方库

由于 IndexedDB 的各种查询都是异步的,并且属于比较原始的那种 API 操作。

在实际的项目开发中,为了方便和快速,可以使用第三方,那些针对 IndexedDB 再次封装的类库。

目前使用比较多的是:

  1. dexie.js:https://github.com/dexie/Dexie.js
  2. localForage:https://github.com/localForage/localForage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