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深入探讨了在媒体上性别平等理念的传播现状及其受到的各种挑战。文章从央视春晚节目中角色设置的不当描绘开始,指出目前媒体在性别平等意识上的缺乏,导致许多节目内容未能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由于政策对媒体内容的监管不足,尤其在性别平等方面未能提供有效的指导,因此媒体往往优先考虑吸引眼球的话题,而忽视了对女性议题的真实关注和客观展现。
文章作者佟新,作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教授,指出大众传媒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尤其是男女平等的价值观,并建议对传媒监管机制进行改进,将性别平等指标纳入其中。文章还详细探讨了“女汉子”和“女神”形象在春节晚会中的对比,揭示了这些刻板化形象背后的性别意识薄弱问题。她指出,“女汉子”一词尽管表现出女性的某些积极品质,但在大众文化的演绎中仍沦为一种消费符号,与传统女性角色形成鲜明对比。
佟新进一步分析了在消费社会中,如何利用新的传播方式和话语空间传播性别平等理念。她强调创新和重述性别话语的重要性,并倡导以公众参与的方式推进性别平等。在具体实践上,文章建议通过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创造和推广打破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新形象和新的话语,比如良好的“女汉子”与“暖男”形象的塑造。最后,佟新建议将“女权主义”一词调整为“男女平权主义”,以更好地在多元话语的竞争中实现思想传播,并这种对词汇的巧妙利用正是反抗传统文化秩序的一种方法。
摘要与附加信息为自动生成,仅供检索与参考。如有错误或遗漏(未知),请在本页面协助编辑指正,不胜感激。
Attribute | Value |
---|---|
Filename | 话语竞争与性别平等理念的传播.pdf |
Type | document |
Format | PDF Document |
Size | 119922 bytes |
MD5 | c008d7f3a4c5a7ad7cd4b6c5fd59ba13 |
Archived Date | 2024-10-29 07:09:16 |
Original Link | http://www.shehui.pku.edu.cn/upload/editor/file/20181026/20181026093824_7629.pdf |
Author | 佟新 |
Region | 中国大陆 |
Date | 2015 |
Tags | 性别平等, 媒体文化, 社会学, 性别研究, 性别刻板印象 |
本文由跨性别中文数字档案馆归档整理,仅供存档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有内容仅为历史资料保存及研究之用。如果原作者或相关方希望移除存档内容,请通过电子邮件与我们联系。
<iframe src="../话语竞争与性别平等理念的传播.pdf" width="100%" height="600px">无法显示PDF,请下载查看。
</ifr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