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New issue

Have a question about this project? Sign up for a free GitHub account to open an issue and contact its maintainers and the community.

By clicking “Sign up for GitHub”, you agree to our terms of service and privacy statement. We’ll occasionally send you account related emails.

Already on GitHub?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希望大家分清楚僞正字、假本字 #4

Open
SyaoranHinata opened this issue Apr 16, 2024 · 0 comments
Open

希望大家分清楚僞正字、假本字 #4

SyaoranHinata opened this issue Apr 16, 2024 · 0 comments

Comments

@SyaoranHinata
Copy link
Contributor

SyaoranHinata commented Apr 16, 2024

因爲維護這個外字表,有時候會收到不同的意見,希望增收、刪減、提升或下移某些字。我們相信,每位提出的朋友,都是善意的。不過有些意見,其實是誤信了坊間的訛說。如果大家是喜歡粵語的話,希望小心分辨正僞,不要途聽途說就相信。

坊間有許多所謂的粵語「正」字或「本」字,是假的,是錯的。是有些人在字書裏翻一些深闢偏門的字,看到讀音上好像有輕微相似,就穿鑿附會,其實它們經不起眞正的硏究。

比如曾有朋友建議我們增收「俹」、「簁」二字,說「俹簁」是laa2 sai1。「俹簁」是坊間嚴重地以訛傳訛的僞正字。事實上,「俹」字一直都是影母,任變化再烈,都沒有變成l聲母之例,以「亞」諧聲之字絕無絲毫l聲母跡象,斷不可像詹憲慈般亂用「音之轉也」來混過關。而「簁」就是「篩」。「俹簁」是打側、打斜竹篩來篩東西,是細心地篩,跟指人敷衍、馬虎的「揦西」大纜都扯唔埋。

査「俹簁」之說最早出自詹憲慈《廣州語本字》,脫稿於1924年,其時爲晚清覆亡不久的戰亂之世,當時現代漢語學尚在草創階段,粵語研究未有系統可言。我們絕對尊重前賢的始創、奠基之功。但到了今天,我們在査證、考據、訓詁上,已發展得很有系統,知識深度如長驅直進。本字考釋的方法和理論,漸趨完備和成熟,學者一步步有系統地深究粵語本字。現在回看詹憲慈那個時代考證,難免會發現錯漏百出,字義攀附,對字音之轉變尤其欠缺合理解釋。我們要做的,應當是以嚴謹的治學態度,修正前賢的疏漏錯訛,「先修未密,後出轉精」,使我們對學問的掌握越來越完善。絕不應該盲目因循,抄襲前人過時的誤說,甚至再加鹽加醋,在大眾面前打腫臉充胖子,散佈學理上嚴重錯誤的假消息,誤人子弟。

又好像儲字除了讀cyu5音,說到「儲錢」等詞也會讀cou5,有人卻聲稱應寫作「𢵄」,要求我們增收。可是,它的右旁「㫺」就是「昔」字未充份楷化的形態。「昔」字在古文字中,上方从「𡿧」,像洪水橫流成災之形,表示水災,是「災」的初文。因此「𢵄」就是「措」字的異體,是「措」字楷化得不完整的字形。而「措」音cou3,義亦與儲毫不相干,是僞正字。有粵語字典和網站以「𢵄」作cyu5,實不足取。

又如「眲」字,這個讀「仍吏切」(對應今日粵音爲ji6或nei6)或「尼戹切」(對應今日粵音爲nak6或nik6),解作瞧不起、輕視的字,被人穿鑿附會到「呃」ngaak1字之上,竟然連中大的漢語多功能字庫都收錄。更過份者,在維基詞典中,曾有人修正其釋義,卻竟遭人回退到謬說之上。「眲」字之亂,九座樓主的專文和今期《迴響》已說過。而「呃」字實爲古百越語底層,古百越語屬於壯侗語系,與今天壯語讀發仍相近。

再擧「杘」字,有人以爲它是粗口字「𨳍」cat6的正字,實則完全無關。杜撰出此說的人,應該是貪其字形有「尸」,乍看起來似乎跟「屌、𡳞、屄、㞗」湊在一起。可是,「杘」字其實是「從『木』,『尸』聲」的形聲字,「尸」在此字裏是作聲旁用,並不是表義部件,與另外四字根本不同類。「杘」字讀音,中古時有「丑利切」、「丑二切」、「抽遲切」三個切語,「丑利切」與「丑二切」是同音的,都是徹母、脂開韻、去聲,擬音爲*ȶʰi(對應今日粵音爲ci3);「抽遲切」只是聲調與前兩者不同,是平聲(對應今日粵音爲ci1)。對照之下,「七」字切語爲「親吉切」,清母、質開韻、入聲,擬音爲*tsʰiɪt(對應今日粵音爲cat1)。徹母屬知系,清母屬精系,兩系在明清粵語都不相混,直至百多年前才合流。至於韻母,自中古至現代粵語,更沒有無端從舒聲增添入聲韻尾的體例。要讀「杘」爲「七」音是不可能的。「杘」義亦與「𨳍」無關。

以「杘」字附會「𨳍」字的人,大概是看到孔仲南《廣東俗語考》中,聲稱「墨杘」是粵語的maak6 cat1,說「杘音七」,然後再自行把生殖器之義附會到此字上。孔仲南此書出版於1933年,跟詹憲慈之著同屬開山之作,其說先修未密也是自然,本應多加考證,知其審音不確。可惜好事之徒不但不辨僞,更進一步在訛說上加鹽加醋,附會生殖器意義,稱之爲「正字」,實在是刻意造謠,企圖誤導大眾。而此造謠者,可能是維基百科上一個名叫「名猿」的編輯

粵文雜誌《迴響》有一個語文知識專欄,名「月下讀桌」,目前正在發售的這一期(2024年2月號),剛好就是說這些僞正字、假本字如何穿鑿附會。而這個月底將會面世的下一期(2024年4月號),同一專欄會剖析故意散佈這些獵奇字的人,到底是甚麼心理,以及要是大家眞的喜歡粵語,應當如何做。

此外,九座樓主在《港語學》等網站,也寫過長長的《正字不正確》、《正字亂象》、《僞正字禍港錄》等系列文章,認眞解釋這些假正字、僞本字的形、音、義,並考據這些字何以遭誤會或謠傳,揭示它們一錯再錯、無知者以訛傳訛的過程。值得大家細讀。

Sign up for free to join this conversation on GitHub. Already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to comment
Labels
None yet
Projects
None yet
Development

No branches or pull requests

1 particip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