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的教育仅仅靠知识积累是不够的,教育必须超越知识。对于创新人才的教育,有3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知识、好奇心和想象力、价值取向。
程序员,英文名coder/programmer,大家常自嘲叫码农的阶段。这个角色职责是把需求或产品实现为用户可用的软件产品。 此职位为执行级别。另外因为经验较少,一般需要求助别人,或与别人一起完(ban)成(zhuan)一个任务。 此阶段大概要经历3年,程序员的职责如下:
1、负责公司运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工作 2、运营数据处理和分析
高级程序员学名工程师。到了这个level,英文名可改叫做engineer或developer。此时你的功力开始增强,这与你平时的积累努力是分不开的,祝贺你~ 此时的你不仅可以完成任务,开始注重代码的质量,能够写出工业级的代码。 你的经验可胜任模块级的系统设计,承担完成较为复杂的技术,能有效的自我管理,有帮助别人快速解决问题(trouble shooting)的能力。 此阶段你需要经历到7、8年左右的体验,中间要经历一段深刻自我历练的过程。 有时给人致命一击其实是心里的小蟊贼。一般人在5年前后遇到一个门槛,碰到天花板+彷徨期,或者你打心眼里不在喜欢编程,可尝试转为其它角色,如产品经理,售前售后支持等岗位,也不失为好选择。 当我们熬过这段儿,就会“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渐入佳境矣。 高级程序员定义软件功能、做开发计划推进和管理。可以带几个个帮手把产品规划的功能实现,你是团队中的”大手“,遇到难题也是你亲自攻艰克难。
所以,一个高级程序员,他的职责很清晰:
1、负责产品核心复杂功能的方案设计、编码实现 2、负责疑难BUG分析诊断、攻关解决
人生就是不断上升的过程,你已经到达经理的层次了。如今的你,需要不断提高领导力,需要定期召开团队会议讨论问题。 首先我们要更加自信,在工作中显示自己的功力,给讲话增添力量。如:“本次项目虽然有很大的困难,我们也需苦战到底。当然示先垂范,身先士卒,方能成功!” 你需要和大家站在一起,因为人们也都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需要有以下的能力与责任:
1、任务管理:开发工作量评估、定立开发流程、分配和追踪开发任务 2、质量管理:代码review、开发风险判断/报告/协调解决 3、效率提升:代码底层研发和培训、最佳代码实践规范总结与推广、自动化生产工具、自动化部署工具 4、技术能力提升:招聘面试、试题主拟、新人指导、项目复盘与改进
到了架构师级别,想必你已经学会降龙十八掌,可登堂入世,成为一位准(lao)专(you)家(tiao)。 我们大喊声:“单打独斗,老衲谁也不惧!“,遂开始领导一众技术高手,指点武功,来设计和完成一个系统,大多是分布式,高并发的系统架构平台。 架构师的任务是为公司产品的业务问题提供高质量技术解决方案。可能每条产品线都设置了架构师,也可能多条生产品线的的后端是由一个架构师设计的平台提供。 通过上面架构师的部分成果,总结其职责如下:
1、需求分析:“知彼”有时比“知已”还重要。管理市场,产品等的需求,确立关键需求。坚持技术上的优秀与需求的愿景统一,提升技术负债意识,提供技术选项,风险预判,工期等解决方案。 2、架构设计:在产品功能中抽取中非功能的需求,由关键需求变成概念型架构。列出功能树,分层治之,如用户界面层、系统交互层,数据管理层。达成高扩展,高可用,高性能,高安全,易运维,易部署,易接入等能力。 3、功能设计与实现:对架构设计的底层代码级别实现。如公共核心类,接口实现,应用发现规则、接口变更等。
如果一个研发团队超过20人,有多条产品线或业务量很大,这时已经有多个技术经理在负责每个业务,这时需要一位技术总监。
技术总监的职责:
1、组建平台研发部,与架构师共建软件公共平台,方便各条产品业务线研发。 2、通过技术平台、通过高一层的职权,管理和协调公司各个部门与本部门各条线。现在每个产品线都应该有合格的技术经理和高级程序员。
首席技术官,英文名Chief Technology Officer。是与CEO、COO、CFO同级的领导者,是技术和业务融合的领袖。 国内与国外对CTO的定义有些许不同。 美国对CTO的职责是设计公司三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发展方向,较少参与技术团队的日常管理和项目管理事务。基本是前瞻性的策略思维,比如Google的谢尔盖.布林一直保持对技术方向的敏锐,比如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等走向。 在国内,CTO大部分则偏重于研发管理,相当于技术总监的Plus版。它相当于美国互联网公司常设的工程师副总裁+CTO的工作并集。但总体事情比美国的CTO层次低,大部分CTO的是领导技术团队开发各类产品,解决技术问题,管理不同的项目,排期交付。还有一部分的职能类似于架构师或总工程师,作为技术侧的权威,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做研究探讨,为CEO提供建设型决定参考。
CTO的职责如下列表:
1、技术愿景:识别新技术、利用新技术、整合新技术、驱动新技术。驱动商业战略、驱动产品战略 2、技术架构:建立主营业务中的技术架构与实施模式,建立技术体系标准 3、流程制度: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技术团队。健全的项目管理体系;完善的员工能力发展体系 4、知识培训:建立以研发内容为主的知识库管理体系、技术分享与技术文化的体系 5、业务支撑:与其它部门的沟通协作,如HR、市场、BD、财务、客服等提供技术管理接口;在产品技术层面能够领先于业内同行 6、影响力:在公司内部与行业中具备一定影响力与口碑 7、视野&格局&执行力:看待问题全面,具有强大的学习力,具备技术前瞻力,敏锐的市场嗅觉,战略落地的能力
阮一峰 整理
首先,最重要的是,你自己一开始就应该想清楚:
1. 需要新员工完成什么样的任务?
2. 怎样的人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3. 哪些途径和方法可以发现这样的人?
只有明确这些根本性的问题,才能正确高效地完成面试。
假定你对上一节的三个问题,已经有了清晰的想法,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设计如何提问了。
有一些提问的原则,是你应该遵循的:
* 每一个面试问题都有明确的目的。你不仅自己了解,还能向其他面试官解释清楚。
* 多提一些开放性(Open-ended)的问题,而不是那种用Yes/No就可以回答的问题。这样做使你有机会与面试者展开讨论,并且提出后续的问题,尽可能多地了解对方。
* 不要问宗教、家庭、健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 不要问太复杂的问题。因为面试者没有太多思考时间,所以无法周全地回答,你也就无从判断他的能力了。
为了确认面试者是胜任的,你可以问一些与职位相关的专业方面的问题。(不过通常来说,一次面试不足以看出一个人的专业能力。)
比如,你的招聘职位是系统管理员,你可以问"如何快速地在50台机器上部署Linux?"(提示:正确答案不是刻录50张安装光盘。)
另外,你还应该向面试者了解他的过去,因为过去是未来的最好预测依据。不过,提问的重点不要仅仅是他过去的成果,更要关注在当时的环境中,他是如何决策和实施的。
因为人是会发展的,所以某种程度上,面试者的综合素质要比他的专业能力更重要。
所以,具体的技术问题(如何调用API、什么是设计模式、编程语言的语法等等)可以少问一些,更应该关注面试者的事业心、对工作的热情、进取心、自律能力、毅力等方面。
下面是一些典型问题:
Why did you get into development?
你为什么开发软件?
How many technical books did you read in the past year?
去年你读了几本技术书籍?
What was your favorite technical book in the past year?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it?
去年你最喜欢的技术书籍是哪本?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What websites do you read regularly, related to development?
平时你经常访问哪些编程类网站?
Do you maintain any open-source projects?
你有自己的开源项目吗?
Do you code in your spare-time?
业余时间你编程吗?
Do you love programming, or do you do it for the money?
对于你来说,编程是一种爱好,还是一种谋生手段?
Have you accomplished anything important in your career yet? Do you want to?
你的职业生涯之中有什么重要的成就?它是你主导的吗?
What would make you feel that you have done something important?
什么事情会让你很有成就感?
某些情况下,你可能需要了解面试者的分析判断能力,看他能否全面地思考问题、客观地评价自己。
那么,你可以依次提出这样三个问题:
What's your favorite programming language? Why?
你最喜欢的编程语言是哪种?为什么?
If you could add one feature to your favorite language, what would it be? Why?
如果允许你为这种语言加一种功能,你会加什么功能?为什么?
If you could remove one feature from it, what would it be? Why?
如果允许你取消一种功能,会是什么功能?为什么?
这里的重点是,让面试者从正反两方面评价一件自己熟悉的东西,看看他的思维是否片面。答案无所谓对错,只要面试者有一个明确的立场,能够从正反两方面说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就可以了。比如,某个软件的口碑不好,但是面试者说他很喜欢,而且说得出一大堆理由,清楚地解释了这种软件的优点和缺点在哪里,这样就很好。
你还可以把这些问题,套用在其他东西上面,比如操作系统、文字编辑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