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最近大家常常谈到忧患意识的问题,很多人都写文章。我说忧患意识用着写文章,不必因为方东美先生一提,大家便跟着来喊忧患意识。中国文化对忧患意识的看法,就是“人无远虎,必有近忧
”,两句话讲完啦!这就是忧患的道理。中国文化的人生哲学就是这两句话。若没有长远深入的思考,便会有不虞之事发生,所以人生永远都在忧患之中。谈到忧患,我在《失落的一代》一篇文章中早就讲过,为我们大家算八字,我们都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我们要能把自己埋在泥巴里,像打地基一样,要有把自己作基础的精神,后一代才有希望,大楼才能盖得起来。所以我们这一代是奠基础的,是“生于忧患,死于忧患
”的八字。因此,忧患意识还有什么好讲的?不过,孔子在这进而讲到了这个问题:
“易之兴也,基于中古乎!
”有人考据,认为《易经》不是伏羲啊、皇帝啊作的,而是殷代以后的人作的,所以是夏商的文化,不是远古文化。他们引以为据的,就是这里孔子所讲的“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
”这句话,大家看是不是?孔子说的没有错呀!我说你们真笨,孔子说的“易之兴也
”,并不是说易之作也,《易经》这个文化本来有,哪一个时代很流行、很兴盛呢?“兴
”就是很流行、很兴盛。在孔子那个时候来说,中古时代就是殷商革命这个时代,是衰世时代。一般人把这个“兴
”字当成了开始,这是很错误的。
孔子又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作易
”并不是开始画八卦啊!是指作《易经·系辞》这个文章的。我们手边拿的这本《易经》是文王作的,文王当然是在忧患中作《易经》的,是他坐在牢里作的。文王坐牢并不是普通的坐牢啊!纣王随时都准备杀他。纣王把文王学问最好、道德最高、能力最强、最心爱的大儿子腌成肉酱,作成肉包子送给文王吃,看他学《易经》知不知道那是自己儿子的肉。文王明明知道,但也只有吃,因为不吃纣王便会杀了他。他内心的痛苦,当然是可以想象的。所以孔子在这里说,“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说人生的痛苦中懂得《易经》的道理。于是孔子便提出了履、谦、复、恒、损、益、困、井、巽这九个卦来加以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