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57 lines (57 loc) · 10.3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57 lines (57 loc) · 10.3 KB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 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佛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


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只悔,元吉。


天地缊,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孔子研究这一篇的报告虽然很简单,但含义非常深刻,懂了下经的道理,人在患难之时,才懂古人的两句话。一句是“事到万难须放胆”,事情到了万难像做生意,今天支票不兑现,明天就要垮,这就看你的镇定功夫了。垮了怎么样?垮了以后所有的脏话,都骂到你身上来了,这个时候便要不动心,做了就做 倒楣就倒楣,这就是事到万难须放胆。另一句是“宜于两可莫粗心”,宜于两可之时,这样也可以,那样也可以,这个股票看来电动机很好,想想又不对,可以买又不可以买,那就要看定力了。所以说“事到万难须放胆,宜于两可莫粗心”,不要粗心大意。这种基本的修养要有,中国文化非常简单。


 我常说中国的哲学是在文学诗词里头,有些诗词里边一句两句拿出来,就是一部大书,即所谓诗文之道。中华民族是诗的民族,诗的文化,可是现代人都不会做诗了。诗是讲情的,不能讲理,诗一讲理,便没有什么可读了。凡是讲理的诗,另成一派,有它的好处,大我都成为格言一类了。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孔子这一篇报告,道德提出来《易经》上说的“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这是咸卦九四爻的爻辞、咸卦是,九四爻是阳爻。假设卜卦卜到了咸卦,它的结论要看动爻,所谓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假定动爻在九四爻,它的爻辞是“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它形容这个人心里很不安,语音很多,思想不定,奶难下决心,想把它放下,丢掉不要管吧,又感觉事情还有希望,禁不住又在心里起了涟漪,一下来,一下去,思想不定。


 “”是很多很多,像朋友一样,说不定有两三个,乃至七八十来个,“朋从尔思”,跟着你思想来来去去。


 人为什么要看相算命?俗话说“看相算命,心思不定”,卜卦也是这样,假如我们在街上摆个卦摊,有人来卜卦,你可以大胆地说:“先生,你很有心事呀!”这句话一定灵,没有心事他会来卜卦呢?如果你要跑江湖卜卦的话,这就是秘诀。


 我们再回头看,“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这八个字非常简单,但在文章里边,包含了很多意思。人们的思想永远断不了,形容人们的思想,就是“憧憧往来”,这个去了,那个来了,这是第一层意思。


 “朋从尔思”,你有思想,就有联想、感想、理想、幻想……我们中文就有这样的好处,一个想字,上面可以加很多形容词,成各种不同的想,究竟起来,就是一种心理状况。普通人心理状况是不一定的,随时因客观环境而变化,这是第二层意思。


 这八个字就有那么多意义,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读古文可不那么简单,不像看一篇白话文,只要眼睛晃一晃,看几个字,全篇的意思就已经了然了。


 “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也可以说是哲学层次的道理。我们说思想,东方哲学与西洋哲学不同。东方哲学,人就是靠思想,人如果没有思想,就没有人文世界。以前常听人说一句话“某某人思想有问题”,我说你真胡说!哪个人思想没有问题?只有一个人思想没有问题,死人、殡仪馆的人。凡是活人就有思想,每一个思想本身都是问题。思想本身有问题,问题就又产生思想。如说某人政治思想有问题,生活思想有问题,那还可以通,随便讲思想有问题,这是不通、不合逻辑、不合乎哲学思想的说法。


 为什么人的思想“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思想达到没有问题、专一了、宁静了,就是东方哲学修养的境界。这是儒家、道家、佛家所走的路子。西方哲学只提到静思,不能说思想专 。这种修养的方法,都保存在东方的哲学里、宗教里。


 世界上的宗教主没有一个是西方的,耶稣是东方人,穆罕默德是东方人。也只有东方的宗教哲学,才有思想专一的修养功夫。


 孔子的解释,跟佛家、道家都一样。“子曰:天下何思何虑?”思想是空的,没有一个思想是真实的。“天下何思何虑”,就是像佛学所讲的,人的思想都是妄想。佛经称思想为妄想,就是说思想是不会停留的,早上一个偏差到了晚上想想早上想的是什么,早已忘了。人们的思想是“憧憧往来”,但能够思想的那个“”,并未动摇。思想的现状太多了,那个能思想的,是不属于思想的,我们能思想的那个东西,它是无思无想的。所谓修道啦!打坐修定啦!你能达到“何思何虑”的境界,就走到能够思想的根本上去了。在一般人看来,孔子不是一个宗教家,也没有修道,当然更谈不上得道了。这种说法是空话,孔子当然是有成就的人,不过他不愿意表现宗教的气氛与神的意识,而是向人道方面去走,这一点大家要注意。


 “天下同归而殊涂”,“”就是“”,不管你是哪一派宗教,哪一派哲学思想,这个能思想的是无思无虑的,是空的。但是思想本身那个东西,判断事物的那个,是靠你的思想来的。你思想本身对不对,靠不靠得住,知识逻辑,思想的方法,东方哲学,各家跟孔子说的一样,“同归而殊涂”。殊途,道路不同,每一个人的思想习惯,各有各的想法,最后归到什么?“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其理只有一个,没有两个。那个能够思想的,佛家叫做空,道家叫清静,中国儒家没有提出一个什么,也没有什么名称,就是这么一个东西——“一致”。其理只有一个,那个能“一致而百虑”,它起作用的时候,每一个人的见解都不一样。


 所以在教育上,我们今天犯了一个很大的赞美,就是做父母的往往把自己的失败冀望在后代,希望我的儿女将来比我强,希望从孩子身上找回来。自己不懂科学,拼命让孩子去学科学,自己文章写得不好,要儿子好好给他写文章,自己倒楣也让儿子跟他倒楣,你将来要为家里争争气呀……所以孩子们的负担很重,处境很可怜,其实做得到吗?做不到!每一个人的思想各有各的路子,但是能思想的那个东西只有一个,所起的作用就是“憧憧往来、朋从尔思”了。


 所以要想统一天下人的思想,这种想法错了,不可能!任何党派,任何宗教,都犯了同一个错误,都想全世界统一在一个思想之下。但宗教的教主们不是这样的,宗教的教主们是当傀儡的,他本身不希望当教主,是后人把他捧起来当教主的。宗教也可说是一个统治,懂了这个才可以做领袖。反对没有关系,“一致而百虑”,这是自然现象,“天下何思何虑”?


 形而上的境界,那是没有思想的思想,能思想的那个东西是无思想的。有思想是人为的变化,那个靠不住,人思想是多途的。所以孔子的名言,我们读古书就常常遇到,“同归而殊涂”,这就是《系传》所说的,我们现在用“殊途同归”这句话,就是根据这个来的。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