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71 lines (91 loc) · 7.31 KB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71 lines (91 loc) · 7.31 KB

出国申请总结(Computer Science)

第九篇:具体项目

特别提醒

如果确定不接某个offer,尽早拒掉!!你的同学可能因你受益!!!

很多项目的offer不是一批次发放的,而且同一个本科学校往往不会录取太多人。举例:

UCSD CSE的22fall offer发放时间分布在2.16-4.9之间的周三-周六(当地时间0点-1点间发送邮件,最早一批可能会比2.16早一点点),这个时间段内只有admission,所有的reject在4.10统一发放。

比较强的同学更有可能早一些(2月-3月初)拿到offer(并不绝对,只是可能性比较大)。22fall,因为北大申请UCSD的同学很多,导致一开始bar被卷得很高。

但是,同学们及时(在4.9之前的一星期以上)拒掉UCSD以后,这所学校的bar就开始下降了,另一些同学开始收到offer了(4月初)。

如果拿到offer但是不去的同学一直拖到decision ddl(4.15)前后才拒掉offer,那就会导致有些北大同学没法被录取!

正文开始

现在上不了树洞了,有什么问题就发我邮箱吧,本系列前几篇的留言里就能找到我的邮箱。

申请季已到,这一篇分享一些比较敏感的信息:我对一些具体项目的了解。

过于的文章里谈的都是总体的申请原则,这一篇说说具体的项目。这篇的结构比较松散,后续也会持续补充。

先来个免责声明:本篇文章很多属于我个人一孔之见,而且不同年份情况可能有变化。

先声明:陆本指的是大学期间全部在国内学校上学的学生。2+2(eg,交大-Michigan)算海本。

Master项目

Stanford MSCS

这是所有就业硕申请者最向往的项目了,自然无需介绍,看看硅谷发展史就知道了。

这个项目在近几年里面,陆本只录清北,而且我观察到的恰好都是一男一女(不知道这是惯例还是巧合)。

Stanford录取有很多有趣的点:

  1. 整个学校只能报一个项目,因此,master和phd不可以同时申请(因而免受phd申请者的竞争)。
  2. offer接受率(入学人数/收到offer人数)接近100%,要知道CMU顶级项目的接受率也就50%左右。
  3. 按照就业硕招人,但是录取进去以后,完全可以读成学硕(完美phd跳板),但是sop记得按照就业硕写。
  4. 课程数量比主流就业硕多50%,往往需要一年半到两年才能毕业。

因为录取样本实在太少,我也不知道Stanford到底看重什么。但是据我猜测:

  1. 首先要有超高的GPA排名,非专业课可能会被剔除。
  2. 科研、实习经历都不能落下。
  3. 综合条件很重要,一些极其特殊的经历(尤其是能反映诸如leadership这种有利于创业的quality的经历)很加分。

录取规模:往年一般3000+人报名,本校之外录取100左右,本校录取60+。但是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陆本这几年一年就俩

迷茫……是我只能仰望的神仙项目。

CMU MSCS

CMU所有硕士项目中的超一等公民。其他项目都有比较强的选课限制,独独这个项目没有。director是CSAPP二作David O'Hallaron。

这是一个看重connection的项目,美国牛推尤其是CMU推荐信尤为管用。只要有CMU prof牛推,文科生都能录取。

这个项目实际人数20+,发放offer的数量40+。很显然,关系户项目啊。想上这个项目的同学争取套CMU的推荐信吧!

当然,如果你的本科学校的所有同学都没有足够强大的推荐信,那硬刚三维也行(但是清北这样的学校就别想了)。

这个项目名义上写的是就业硕,但是也非常适合做phd跳板!所以每年都有大量的phd申请者以此为保底,而且,他们有connection啊!

CMU MCDS

CMU第二号就业硕项目(MSCS位列第一)。

有3个track:data science(ds),systems,human-centered interaction(hci)。

曾经,Garth Gibson(RAID二作)做director的时候,这个项目以systems track闻名于世。 可惜,他回加拿大老家创业了,现在这个项目彻底导向ds,每年超过3/4的同学选ds。 因此,sop尽可能写成ds吧(而且,不是distributed machine learning那种ds,而是Stanford CS231n那种)。

22fall疑似卡口语24。尽管在此之前这个项目根本不卡口语(托福口语20分都能上的意思)。

建议仔细读一下培养方案,这个项目有5门必修课,里面屑课不少。选课自由度比较小。

规模比较大,实际入学人数大致80+。

CMU MSIN

曾经是MCDS systems track的替代,现在,它改变了自己的定位。

去年,这个项目录取档次显著下滑,稍好一些的同学就waitlist,更好的直接reject。

哎……太可惜了……或许是CMU财务困境导致的吧……

规模很大,整个INI大概300人入学,大部分是MSIN。

CMU MSML

著名的学硕项目,只能选ML的课。

2/3学生毕业后直接去工业界,1/3读博。

去年发放offer90+,一般会有50人左右入学。

去年竞争压力很小,没有什么ML科研经历的同学也能录取。

UIUC MSCS/MCS

MSCS学硕,MCS专硕。

MSCS需要面试,保证RA,不需要交钱。MCS就是正常的就业硕,不需要面试。

UIUC CS很强,这几年因为大家嫌弃他的location,导致MCS offer接受率降低很多(据说21fall为了招70+人,发了400offer),因而22fall的bar甚至不超过UCSD。

其实location真的不怎么重要……

UCSD CSE

很典型的项目,学硕专硕混招。

填申请表的时候,如果不想科研,想跟哪位导师那一栏随便选个就好。

选CS75(computer science)就行,CS76(computer engineering是偏ECE的)。

规模很大的项目,华人占比很大。

另外,San Diego的海滩真的好漂亮!气候也很宜人。费用又低生活条件又好,附近是富人区治安也很好。

UT Austin MSCS

小项目,入学人数大致40。

按照学硕招生,虽然进去以后可以当作就业硕读。

既然是学硕,该套磁还是得套。

ETH EPFL MSCS

这两所学校录取标准很简单:

  1. 托福100,小分不管,多了没用,少了卡掉
  2. 按照本科学校的GPA排名录取,只看这个,不看别的。
  3. offer一批次发放。

所以,这两所学校的bar很受同一所本科学校的竞争压力的影响。EPFL规模尤其小,大陆学校每所学校估计录取不超过1个。

Columbia/NYU MSCS

经典保底校,规模大,录取稳定,华人多。

保底校嘛,硬刚三维就行,别想太多。

藤校CS Master

藤校大多对陆本不友好(22fall,Columbia和brown除外)。

22fall,Harvard Princeton Yale应该就没录取陆本,UPenn应该有录,但是大概是牛推加持。

总之,如果是硬刚三维选手,藤校就报Columbia就行了,brown的bar比较低也可以考虑(但是我没了解过),Dartmouth也不了解。

USC CS28

也是经典保底校,但是overqualified竟然是默拒……offer来的很早

PhD项目

没申请过,但是听说了不少。

22fall北大的PhD申请喜忧参半,总体上还算比较好(Master接近人均大丰收了)。

有publication很强的同学依旧没上四大。 connection是压倒一切的因素。

暂时没想到该写什么,想到了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