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栈,就是栈帧中的操作数栈。
先通过 javac 将代码编译成字节码,虚拟机再通过加载字节码文件,解释执行字节码文件生成机器码,解释执行的流程如下:
词法分析 -> 语法分析 -> 形成抽象语法树 -> 遍历语法树生成线性字节码指令流
-
优点:
- 可移植:寄存器由硬件直接提供,程序如果直接依赖这些硬件寄存器,会不可避免的受到硬件的约束;
- 代码更紧凑:字节码中每个字节对应一条指令,多地址指令集中还需要存放参数;
- 编译器实现更简单:不需要考虑空间分配问题,所需的空间都在栈上操作。
-
缺点: 执行速度稍慢
- 完成相同的功能,需要更多的指令,因为出入栈本身就产生相当多的指令;
- 频繁的栈访问导致频繁的内存访问,对于处理器而言,内存是执行速度的瓶颈。
-
示例: 两数相加
iconst_1 // 把常量1入栈 iconst_1 iadd // 把栈顶两元素出栈相加,结果入栈 istore_0 // 把栈顶值存入第0个Slot中
示例: 两数相加
mov eax, 1
add eax, 1
public class Architecture {
/*
calc函数的字节码分析:
public int calc();
descriptor: ()I
flags: ACC_PUBLIC
Code:
stack=2, locals=4, args_size=1 // stack=2,说明需要深度为2的操作数栈
// locals=4,说明需要4个Slot的局部变量表
0: bipush 100 // 将单字节的整型常数值push到操作数栈
2: istore_1 // 将操作数栈顶的整型值出栈并存放到第一个局部变量Slot中
3: sipush 200
6: istore_2
7: sipush 300
10: istore_3
11: iload_1 // 将局部变量表第一个Slot中的整型值复制到操作数栈顶
12: iload_2
13: iadd // 将操作数栈中头两个元素出栈并相加,将结果重新入栈
14: iload_3
15: imul // 将操作数栈中头两个元素出栈并相乘,将结果重新入栈
16: ireturn // 返回指令,结束方法执行,将操作数栈顶的整型值返回给此方法的调用者
*/
public int calc() {
int a = 100;
int b = 200;
int c = 300;
return (a + b) * c;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 = new Architecture();
architecture.cal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