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mezone |
---|
Asia/Shanghai |
- 简单自我介绍
base新加坡,TradFi dev,某天看了vitalik几篇文章后心潮澎湃,并在$3900狠狠买入eth,哈哈哈
- 你认为你会完成本次残酷学习吗?
应该可以吧,之前看了vitalik的proof of stake,michael lewis的going infinite,听了几节gary gensler在mit的公开课 加密货币也许有封邦建国的潜力,研究一下
- 笔记的内容参考:
- 今天的阅读有哪一点让你觉得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或者特别有感触的?
- 有什么想在叙事共读会上和大家讨论的点?
- 有什么补充的相关材料可以给大家分享的,并简要介绍一下材料内容。
The Network State Chapter 1
读完了作者对Network State的路线图:先建立线上社区,凝聚共识;再通过众筹在世界各地购买零散的土地,建立群岛式的“领土”;最终的目标是得到现有国家的承认,真正成为国家。
有点类似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社区,人们靠血缘、传统、信仰连接在一起,不分地域。作者认为network state 的区别在于人们先组成共同的信仰,再尝试组建领土;而不是从某一块应许之地出走,四散飘零。
特别像搏击俱乐部的情节,哈哈。
作者给出七步路线图,个人感觉前六步也许可以办到。许多宗教组织(比如ymca)已经在世界各地建立分部,给来访的信徒提供基本住宿。最后一步gain diplomatic recognition,额,很难评,感觉难度不是一个数量级。
The Network State Chapter 5
这章挺长,今天只看完了what is nation 和 what is state;很喜欢作者最后简单粗暴的结论:what is a nation? perhaps it's just a group that can convince enough other people that it's a nation
仔细一想,建构一个民族和建构一个crypto社区有许多共同之处:
- 提出纲领
- 洗脑,传销
- 重复第二步
参考这条推特
所以crypto为什么是network state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呢?还没读到
参加了读书会,定慧的分享非常有趣,Connie的主持也很用心。期待下一次
才发现13号打卡失败,因为复制日期后忘了改,额。
今天看了vitalik关于网络国家的文章,很有意思,边看边记:
- 有两种建造网络国家的选择:lifestyle immersion 或者 pro-tech regulatory innovation。前者以某种生活方式为主题,比如控制糖分摄入。后者强调放松监管,特别是科技、生物医药行业。听起来让人想起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特区模式。
- v说这本书其实讲了两件事,一是关于网络国家,二是balaji自己的政治模型:ccp/nyt/btc三角,也非常有意思。
- v基本赞成网络国家的构想,可以视其为一种政治体制备选方案,plan b
- v解释了为什么crypto在这个体系中非常重要。其一是作为一种信仰,crypto本身的无国界、开放、自由、抗审查、credible neutral,加在一起能成为成员们的共同信仰。其二是可以进行链上治理,并且智能合约代码可以拥有法院的仲裁地位
- 看到这个小标题我直接笑喷了:But what about this particular baizuo that's currently writing this review? Do network states actually interest me? 这起码说明了两件事:
- v真的用中文上网
- v对自己的政治立场很清醒
- v赞同balaji的部分观点,最看好网络国家的宽松监管特点
- v批判了四条balaji的观点。
- 强势的创始人真的有益么?(第一次知道纽约时报一直被创始人家族把持了五代)
- 富人可以轻易前往别的国家,以及新生的网络国家;穷人们怎么办?nowhere to run
- v的改进意见
- 要有创始人放权机制
- coin-driven governance不行,光靠用币投票是无法有效治理的
- commitment to being friendly
- 最后,v的观点in a line: My judgement so far is that network states are great, but they are far from being a viable Big Compromise Idea that can actually plug all the holes needed to build the kind of world I and most of my readers would want to see in the 21st century. Ultimately, I do think that we need to bring in more democracy and large-scale-coordination oriented Big Compromise Ideas of some kind to make network states truly successful.
明天打算把nick szabo的文章看了
看完了Nick Szabo的大作 trusted thrid parties are security holes
说实话很多部分看的似懂非懂。Szabo批判了一番certificate authority,许多内容需要对计算机安全有挺深入的了解才能看懂。
Personal Property Has Not and Should Not Depend On TTPs 这一段很有趣。Szabo举了三个无需trusted third party也能独立运行的财产:珠宝,钥匙,个人电脑。Making personal property functionality dependent on trusted third parties is in most cases quite unacceptable.这句让读者隐隐嗅到了比特币的气味
接下来两段还提到了byzantine fault tolerant system,和Hal Finney的bit gold
好家伙,难怪Szabo是中本聪的最热门人选。Hal Finney是比特币的第一批用户,帮中本聪一起debug,并且受到了历史上第一笔比特币转账--直接来自中本聪。
在看福山的书,边看边记:
- ‘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追求他人认同的欲望一直都是人类行为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经济活动实际上超出了谋生的层次,人们经常是为了追求别人的认同,而不仅是为了满足自然的物质需求而从事经济活动。’挺对的,在意别人的看法并没有错。
- 1-1举了几个大公司和员工共度难关、互相信任的例子,感觉在看半泽直树
- 1-2强调文化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东亚(特别是日本)文化/政策的‘优势’:纪律性,官员腐败度低,削减夕阳产业不手软
-
1-3 强调了‘高信任度’社会与‘低信任度’社会的区别,前者以美国、日本、德国为代表,人们更容易对陌生人建立信任;后者则是以华人社会为代表,信任只留存于血缘关系之内。作者认为社会信任度是由文化决定的,低信任度社会难以产生大企业。这本书是1998年出版的,感觉上面这套论点没有经受住时间的检验。规模企业能否产生也许和社会制度、经济政策更有关系,制度与执行才是建立陌生人之间信任的关键
-
‘根据苏联和东欧的实际例子显示,也许他们最悲惨的结果就是彻底破坏当地的公民社会,这种破坏一旦发生,就严重阻碍了市场经济和稳定民主制度的兴起。风列宁思想为圭臬的国家刻意摧毁其政权的一切竞争者,从控制经济的指挥大人,到无数的农场、小企业、工会、教会、报社、自愿性联署机构,以及家庭本身,莫不遭到国家的打压。’确实,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区块链这样的技术不会诞生在威权主义国家。
今天打算把ken thompson的文章看了,一会要去看f1,可以参加不了研讨会。晚点来把笔记补了
看了reflections on trusting trust,神文,看完汗流浃背了
ken今年已经81岁了,a living legend in computer sciences,在六十年代一人手搓了第一版unix系统;ken觉得Unix需要一个编程语言,便创造了B语言;后来他的同事、好哥们dennis richie在B语言的基础上创造了C语言。
文章惊悚的点在于,即使source code看起来安全,compiler binary也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在编译时混入后门,并且后门会世世代代的流传下去。No amount of source-level verification or scrutiny will protect you from using untrusted code
这样的情况也许已经发生了
again今晚也要看f1,简单写写。在看秘密结社那篇文章,摘抄一些觉得挺对的句子:
- 約翰.杜威(John Dewey)認為「公眾」或政治社群是為回應共同問題而形成的事物。例如,如果一個城鎮中的一家工廠開始污染環境,為了共同管理污染,將使人集結成一個「公眾」來應對這個狀況。
- 社群常常圍繞著「共享的秘密」形成,或者換句話說:「特殊的知識」。這些知識可以是文化、語言、科學、宗教或其他任何事物。社群通過使用和保護這些知識來定義自己。當一個社群的特殊知識被外部揭露,或者被記錄在一些公開物件中(例如文本)中時,這將稀釋社群的凝聚力或對彼此的仰賴程度。
很认同社群是由共享秘密而维系的这个观点
- 如果「放棄」這段關係的「代價」更高,人們更有可能吞下這些義務。因此,最深厚的關係和最強大的社群往往是患難見真情。相較於承平時期,如果兩個村民在饑荒中沒有選擇,只能緊密合作以求生存,他們之間很可能會發展出深厚的友誼,如國家民意在戰爭中變得同仇敵愾等等。
- 上述所有模式都指向一個主題:相互示弱。藉由有意義的關係、分享秘密、面對共同問題和親密連結,人們變得容易受到彼此的傷害。
‘相互示弱’何尝不是一种proof of stake:如果我背叛你,你可以对我的脆弱之处进行slashing
'這本書誠摯地邀請閱讀中的你,一起了解多元宇宙,進一步抵制極權、避免滅絕,攜手開展無限未來。'
老样子,边看边记
- 在看第一章,作者先讨论了民主制度正遭受威胁,制度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通讯技术变革;与此同时,专制制度正在拥抱技术,构建更强大的控制手段。
- 接着提到文明6 dlc的三种未来制度,「合成專家統治」(Synthetic Technocracy)、「法人自由意志主義」(Corporate Libertarianism)和「數位民主」(Digital Democracy**)
很久以前买了这个dlc,一直静静躺在游戏库里,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 - ‘技術和政策發展在過去半世紀基本上是失效的,因為專家統治主導了技術領域,而放任主義主導了政策領域。’仔细一想似乎确实这样。专家统治与放任主义最利好一小撮精英们,也许是不平等急剧加速的最大推手。
读完了2-1
感觉作者在尝试解决台湾的身份认同问题:台湾人是谁?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总结了五条“台湾的共识”,十分凝练:
- 多元主義:藍綠兩派的故事都相當強調多元主義。對藍營而言,這包括當代與傳統文化(例如故宮文物)的兼容並蓄,強調民國作為文化傳承者和領導者的角色;而綠營則關注以定居臺灣者為主體,所衍伸的自主發展路徑,包括原住民、日本人、福建人、客家人、西方人和新移民的多元脈絡。
- 外交策略:為了處理好與中国之間充滿挑戰的關係,兩者都必須圍繞美國和其他盟國的安全態勢、中華民國與臺灣的含義以及「獨立」概念,採取一系列複雜而微妙的公開立場。
- 民主自由:民主與自由,都是兩種意識形態的核心。對綠營而言,這些理念是臺灣戰勝白色恐怖和中国威權的核心號召。對藍營來說,這些理念是三民主義的核心,因此在他們看來,是民國領導層必須重視的品質。
- 反對專制:兩者都對中国日益增長的專制主義深感憂慮,尤其是在過去十年中,隨著「一國兩制」方案在香港的失敗。
- 出口導向:兩黨都慶祝作為商業出口國所取得的成功,同時也將輸出思想和文化的能力視為未來的核心。對藍營來說,這更側重於影響中国,使其更像臺灣,而對綠營來說,這側重於在「自由世界」中贏得尊重,而臺灣需要這種尊重來保衛自己。
这样看来,今天台湾更像是一个proposition state,人们团结在共识周围。
读完很感慨,我曾经认为威权主义也不错,开明专制是最理想的政治制度。好在现在不这么想了,2022年让许多人改变想法。
vitalik很赞赏台湾的民主,他还和台湾议员有过一次访谈,全程中文,给我印象很深。台湾也是对crypto最友好的地区,如果你打不开项目方网站,换成台湾ip一般都能打开。
在看2-2,边看边记
- gov-zero g0v:社群一开始只是重写政府网站,后来却在318运动中发挥了许多作用,成为一支政治力量。g0v之后又孵化了vTaiwan和join,
- ‘总统杯’hackathon 名字很霸气的骇客松。领导人亲自颁奖,规格很高
- ‘資訊透明’提到了cofacts辟谣活动。感觉有点类似community notes。‘這些政策幫助臺灣在不需要下架的情況下,成功對抗了「資訊疫情」,就如同臺灣在不需要封鎖的情況下,成功抗疫一樣’ lol
- 从许多角度和指标论证台湾的先进性,mark了
- 3-1写的比较抽象,没仔细看,速通
- 3-2 ‘財產被進一步合理化為規則的形狀和尺寸,身分文件被生物識別技術加以強化,而一人一票的制度被推廣到廣泛的組織。’财产、身份、投票的变化带来了现代性,很有意思的总结。
- 提到了henry george的房产税。读vitalik的degen communism时看到过,当时记了一篇长长的笔记
- 3-2也有点抽象,速通了
- 3-3介绍了Joseph Carl Robnett (JCR) Licklider和arpa在六十年代扮演的角色。founding fathers of network and pc
- 早在 1979 年,當 TCP/IP 正在凝聚的時候,利克就為運算的未來寫下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好的,另一種是壞的)的預言:它可能被壟斷的公司控制、潛力被扼殺,或者可能出現全面的社會動員,使運算服務於民主並支援民主。在前一種情況下,利克預測了各種社會弊病,可能讓資訊時代的到來,反而成為民主社會繁榮的阻礙。這些問題包括:
- 普遍性的監控,以及公眾對政府失去信任。
- 政府落後於公民使用的主流技術,導致制訂規範或執法能力癱瘓。
- 創造性職業被貶低。
- 壟斷和企業剝削。
- 普遍存在的數位不實資訊。
- 資訊的分艙化,破壞了網路的大部分潛力。
- 政府資料和統計數據越來越不準確和無關緊要。
- 私營企業控制了言論和公共討論的基礎平臺。
天才预言
参加读书会,听了来自台湾的豆泥老师分享,nice
今天看vitalik的文章 Plurality philosophy in an incredibly oversized nutshell,边看边记
- 开篇提到了左派在禁止人造肉议题上的分歧,一些左派认为禁令是对自由的限制,另一些左派认为吃这玩意是不是有毛病啊都别吃。v自然是支持前者,但也为后者找了一个合理理由:in short, once something like this is allowed, it becomes mainstream, society reorganizes around it, and the lives of those who do not want to follow along inevitably become harder and harder. It happened with digital cash, to the point where even the Swedish central bank is worried about cash payments accessibility, so why wouldn't it happen in other sectors of technology as well?
- treat not just individuals, but also connections between individuals, as a first-class object that any new social design needs to take into account and build around, rather than treating it as a bug that needs to be squashed. 有意思
- 21世纪的三大意识形态:Technocracy, Libertarianism and Plurality.
- balaji和唐凤的区别:Balaji would ask: how do we let the synthetic meat people have their synthetic meat city, and the traditional meat people have their traditional city? Glen and Audrey might rather ask: how do we structure the top levels of society to guarantee people's freedom to do either one, while still retaining the benefits of being part of the same society and cooperating on every other axis?
这篇也太长了,半天才看了1/4的样子,明天接着看吧
- vitalik说多元那本书3-1有一段是他写的,三体问题的那段。惊了,还以为是哪个老中举的例子,结果是v
- idea of granular freedom of exit,举了一个台湾反诈软件的例子,软件有许多细分的滤镜,用户可以自己决定需要反诈的程度
- Plurality is not inherently against the existence of nation states, but it makes an explicit effort to expand beyond relying on nation states as its locus of action. It has prescriptions for how all kinds of actors can act, including transnational organization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other types of businesses, artists and more. It also explicitly acknowledges that for many people, there is no overarching single nation-state that dominates their lives.这几句都挺符合crypto的价值观
- plurality的一大理念:membership in an organization should not be treated as a "true-or-false" question. Instead, there should be different degrees of membership, and these different degrees would carry different benefits and different levels of obligation.
累了,看了一半,明天再看吧
CONNIE 留言:
感谢你每次都认真记笔记,参与叙事残酷共学~真的太棒啦~期待后续继续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