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ff --git a/.vitepress/config.mts b/.vitepress/config.mts index 5bd726f..a8b4e30 100644 --- a/.vitepress/config.mts +++ b/.vitepress/config.mts @@ -3,63 +3,46 @@ import { defineConfig } from "vitepress"; // https://vitepress.dev/reference/site-config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 title: "W.I.N事业工作法", - description: "面向专业人士不内卷、高稳定、有前景的职业发展路径", + title: "W.I.N第二曲线手册", + description: "不内卷、高稳定、有前景的事业新出路", appearance: "dark", // base: path.resolve(__dirname, "../"), themeConfig: { // https://vitepress.dev/reference/default-theme-config - nav: [ - { text: "🏠 首页", link: "/" }, - { text: "🙋 动手实践", link: "/docs/about.md" }, - ], + nav: [{ text: "🙋 交个朋友", link: "/docs/about.md" }], sidebar: [ { - text: "前言", + text: "理论篇", items: [ { text: "职场为什么难?", link: "/docs/1-1_why_hard.md" }, - { text: "如何另辟蹊径?", link: "/docs/1-2_how_new_way.md" }, - { text: "什么是W.I.N事业工作法?", link: "/docs/1-3_what_is_win.md" }, - // { text: "工作法不是万能的", link: "/docs/1-4_not_you.md" }, + { text: "什么是W.I.N第二曲线?", link: "/docs/1-2_what_is_win.md" }, ], }, { - text: "Wisdom 智慧", + text: "架构篇", items: [ { text: "什么是领域智慧?", link: "/docs/2-1_what_wisdom.md" }, { text: "领域智慧从何而来?", link: "/docs/2-2_where_wisdom.md" }, - { text: "搭建智慧涌现模型", link: "/docs/2-3_build_wisdom.md" }, + { text: "智慧涌现模型", link: "/docs/2-3_wisdom_framework.md" }, + { text: "落地智慧涌现模型", link: "/docs/2-4_build_wisdom.md" }, + { text: "影响力是什么?", link: "/docs/working.md" }, ], }, { - text: "Influence 影响力", + text: "实践篇", items: [ // { text: "影响力是什么?", link: "/docs/3-1_what_influence.md" }, - // { text: "影响力的原料是什么?", link: "/docs/3-2_what_resource.md" }, - // { text: "影响力如何激发?", link: "/docs/working.md" }, - // { text: "影响力的目的是什么?", link: "/docs/working.md" }, - ], - }, - { - text: "Network 圈层", - items: [ - // { text: "什么是圈层?", link: "/docs/working.md" }, - // { text: "常见的圈层建设", link: "/docs/working.md" }, ], }, - // { - // text: "实践", - // items: [ - // // { text: "以赚取收益为目标", link: "/docs/working.md" }, - // // { text: "以职场晋升为目标", link: "/docs/working.md" }, - // ], - // }, ], socialLinks: [ { icon: "github", link: "https://github.com/BetaSu/second-curve" }, ], }, + sitemap: { + hostname: "https://win.iamkasong.com", + }, head: [ ["link", { rel: "icon", href: "/imgs/symbol32.png" }], [ diff --git a/README.md b/README.md index abb6b36..acc21db 100644 --- a/README.md +++ b/README.md @@ -1,6 +1,6 @@ -# W.I.N 事业工作法 +# W.I.N 第二曲线手册 -面向专业人士不内卷、高稳定、有前景的职业发展路径。 +不内卷、高稳定、有前景的事业新出路。 点击开始阅读手册 diff --git a/docs/1-1_why_hard.md b/docs/1-1_why_hard.md index f9a7ddc..52269c6 100644 --- a/docs/1-1_why_hard.md +++ b/docs/1-1_why_hard.md @@ -1,4 +1,30 @@ -## 职场为何如此艰难? +# 职场为何如此艰难? + +职场的艰难有个人、环境两方面原因。 + +## 个人原因 + +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Cattell)曾提出,人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智力: + +- 流体智力:与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创意、环境适应相关的能力 + +- 晶体智力:利用以往经验和知识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 + +负责流体智力表现的大脑前额叶皮质是儿童发育最晚,又是成年人最先衰退的部分。所以流体智力通常在年轻时(20 ~ 30 岁左右)达到高峰,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 + +很多人发现: + +- 随着年龄增长,注意力不再能长时间集中 + +- 曾经能胜任的复杂逻辑、创意工作,现在无法胜任 + +就是因为流体智力下降导致的。 + +如果你的工作依赖流体智力,那么随着年龄增长,你的竞争力将逐渐降低,并最终被年富力强的年轻人超越。 + +这是人体生理的客观规律,也是职场危机的个人原因。 + +## 环境原因 传统的职业发展路径充满了`脆弱性`。 @@ -6,36 +32,36 @@ 脆弱性有 3 个特点: -1. 敏感性:对外部影响非常敏感,哪怕小的变动也可能导致显著的负面效果 +1. 衰减的功能:在冲击下,脆弱体系的功能可能迅速下降 -有很多“不受我们控制的因素”会影响职业发展,大到行业步入下行期、公司经营不善,小到换新领导、同事恶意排挤... +即“由于流体智力下降导致的竞争力下降”。 2. 无法恢复:当面对外部挑战时,脆弱系统往往难以恢复到原始状态 -比如,公司要求员工有“连续且稳定的职业经历”(比如一家公司呆 2 年以上,工作之间不能有太长空窗期...),一旦履历连贯性被打破,对接下来的求职会很不利。 +公司要求员工有“连续且稳定的职业经历”(比如一家公司呆 2 年以上,工作之间不能有太长空窗期...),一旦履历连贯性被打破,对接下来的求职会很不利。 -3. 衰减的功能:在冲击下,脆弱体系的功能可能迅速下降 +3. 敏感性:对外部影响非常敏感,哪怕小的变动也可能导致显著的负面效果 -行业下行期,职场对 30 岁后的求职者非常不友好,随着年龄变大,岗位竞争力会迅速下降。 +有很多“不受我们控制的因素”会影响职业发展,大到行业步入下行期、公司经营不善,小到换新领导、同事恶意排挤... ![强哥语录](/imgs/jd.png) -造成脆弱性的原因在于 —— 在传统的职业发展路径中,职场人的每一步决策都依附于“公司”这个载体,比如: +## 问题根源 -- 公司内:升职加薪 - -- 公司间:跳槽 +从环境角度看,造成脆弱性的原因在于 —— 在传统的职业发展路径中,职场人的每一步决策都依附于“公司”这个载体。 ![传统职业路径](/imgs/traditional.jpg) -一切职场努力(比如向上管理、在职学习...)都是为了迎合公司的规则框架下对于“优秀员工”的定义。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公司经营不善”对“依附于公司的个体”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 +从个人角度看,晶体智力相比流体智力的衰减曲线会更靠后(40 ~ 50 岁才开始衰减),所以“依赖晶体智力”的工作会有更长的职业生涯,比如教师、咨询师、律师、作家... -我们从小接受的普鲁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服从规则`和`有实用技能`的公民”,这使得很多职场人在职场受挫时只会寻求规则框架内的解法,比如: +即使之前从事“依赖流体智力的工作”,但逐渐转移到“依赖晶体智力的工作”,也能延长职业生涯,比如: -- 公司有裁员风险时,解法是“多学技能、承担更多工作职责,卷死同事” +- 医生:年轻时在一线主刀,年长后以教学工作为主 -- 行业不景气时,解法是“努力跳槽去大厂,因为大厂更稳定” +- 工程师:年轻时在一线实施,年长后从事架构设计、团队建设 -当大部分职场人都遵循同样的事业发展路径时,行业繁荣时还好。但在经济下行期,公司经营不善对`遵循公司规则框架行事的职场人`来说就是降维打击。 +综上所述,对 20 ~ 40 岁的职场人,更好的职业发展策略是 —— 在维持本职工作的同时,发展一条“依赖晶体智力且不依附于公司”的第二曲线。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这就是传统职业发展路径在经济下行期如此艰难的原因。 +此消彼长,渐进、平滑的完成职业转型。 diff --git a/docs/1-2_what_is_win.md b/docs/1-2_what_is_win.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da913b3 --- /dev/null +++ b/docs/1-2_what_is_win.md @@ -0,0 +1,71 @@ +## 要系统,不要目标 + +呆伯特系列漫画的作者斯科特·亚当斯认为,有两种不同的做事方式: + +- 目标导向:目标是一个未来的具体目的地,最终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现 + +- 系统导向:系统是你定期要做的事,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但在过程中就能不断积累优势 + +举几个例子: + +- 在减肥领域,“我要瘦 10 斤”是个目标,“我要健康饮食”是个系统 + +- 在商业领域,“我要赚 100w”是个目标,“我要成为连续创业者”是个系统 + +对于发展`第二曲线`,我们应该建立系统,而不是追求目标。因为目标导向只有两种状态: + +1. 成功:实现目标 + +2. 失败:未实现目标 + +如果不成功,就处在持续的失败中。而系统导向的每一步都是践行系统,都是成功的。 + +琐事缠身、心力不稳、精神内耗是职场人的常态,在这种状态下探索第二曲线,如果还要经历失败,很难让人长期坚持下来。 + +所以,好的第二曲线应该是一套系统,就像滚雪球,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但只要今天践行了,就会比昨天更成功一点。 + +最终,在复利和时间的积累下,第二曲线超越第一曲线,收获新的事业。 + +## 什么是 W.I.N 第二曲线? + +除了“依附于公司”,我们还能依附什么?把视野打开,公司之上是不同的行业领域,我们的第二曲线完全可以绕开公司,依附于特定的领域。如此,第二曲线就不会遭遇“依附于公司造成的脆弱性”。 + +再考虑到晶体智力因素,一条优秀的第二曲线发展路径如下: + +1. 积累领域知识 + +2. 依靠领域知识构建你的领域智慧(`W`isdom) + +3. 利用领域智慧激发影响力(`I`nfluence) + +4. 运用影响力吸引受众,形成围绕你的圈层(`N`etwork) + +5. 为圈层创造价值,并从中获得收益 + +将其中关键步骤(2、3、4)对应关键词的英文首字母组合在一起就是`W.I.N`,这就是本手册介绍的`W.I.N第二曲线`(后文简称 WIN)。 + +可以将上述过程形象的比喻为“在冰天雪地中升起篝火,不断吸引受冻的人围着篝火取暖”,其中: + +- 领域智慧是篝火 + +- 影响力是点燃篝火散发的温暖 + +- 圈层是围绕篝火取暖的人 + +![fire](/imgs/fire_warm.png) + +## WIN 的优势 + +WIN 的优势很明显: + +1. 是系统,不是目标 + +作为一套系统,WIN 的 5 个步骤是个头尾相连的循环,没有明确的目标。只要长期执行,就会积累复利。 + +2. 依附于领域 + +整套系统依附于领域,不受“依附于公司”的脆弱性影响。 + +3. 依赖于晶体智力 + +领域知识的积累、领域智慧的构建都属于晶体智力的范畴。随着年龄增长,流体智力下降,依赖晶体智力的事业会是更长远的选择。 diff --git a/docs/1-3_what_is_win.md b/docs/1-3_advantage.md similarity index 75% rename from docs/1-3_what_is_win.md rename to docs/1-3_advantage.md index 57d7fd6..eebc5bc 100644 --- a/docs/1-3_what_is_win.md +++ b/docs/1-3_advantage.md @@ -1,36 +1,6 @@ -## 什么是 W.I.N 事业工作法? +# 工作法的优势 -`W.I.N事业工作法`(后文简称工作法)是一种`不内卷、高稳定、有前景`的 10x 职业发展路径,作者卡颂。 - -工作法的执行可以简单概括为三步: - -1. W(Wisdom 智慧):以“领域专家”为目标,构建领域智慧 - -2. I(Influence 影响力):围绕领域智慧打造行业影响力 - -3. N(Network 圈层):运用影响力吸引同行,形成圈层 - -可以将上述过程形象的比喻为“在冰天雪地中升起篝火,不断吸引受冻的人围着篝火取暖”,其中: - -- 领域智慧是篝火 - -- 影响力是点燃篝火散发的温暖 - -- 圈层是围绕篝火取暖的人 - -如果说传统职业生涯是为公司创造价值,工作法则是为圈层创造价值。 - -![fire](/imgs/fire_warm.png) - -生活中最常见的“遵循工作法的职业”是老中医,思考两个问题: - -1. 老中医为什么不会失业? - -2. 老中医为什么越老越吃香? - -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阅读,相信看完本节内容后你对上述问题就有了答案。 - -手册封面提到,工作法是一种`不内卷、高稳定、有前景`的 10x 职业发展路径,该如何理解这三个形容词? +“工作法是一种`不内卷、高稳定、有前景的事业新出路`的事业新出路”,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 不内卷 @@ -106,7 +76,7 @@ ## 总结 -`W.I.N事业工作法`是卡颂原创的`不内卷、高稳定、有前景`的 10x 职业发展路径。工作法的本质是 **“始终为圈层创造价值”**。 +`W.I.N第二曲线`是卡颂原创的`不内卷、高稳定、有前景的事业新出路、有前景`的 10x 职业发展路径。工作法的本质是 **“始终为圈层创造价值”**。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需要遵循 3 个步骤: diff --git a/docs/2-1_what_wisdom.md b/docs/2-1_what_wisdom.md index d983ae6..313a4bf 100644 --- a/docs/2-1_what_wisdom.md +++ b/docs/2-1_what_wisdom.md @@ -1,20 +1,52 @@ +在架构篇,我们会将 WIN 的 5 个步骤扩充为一套完整的系统,包括 3 部分: + +1. 智慧涌现模型 + +2. 四层圈层模型 + +3. 连接上述两部分的影响力纽带 + +完成架构篇的学习后,你就能搭建自己的第二曲线系统。 + +## 什么是领域? + +WIN 中的 W(Wisdom)指代`领域智慧`,他由领域、智慧两个词组成,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 + +对于职场人,最常见的领域是你从事的工作方向,你需要对结果直接负责,这是你在社会立足的根本。通常存在于如下三部分的交集中: + +1. 你从事且擅长的工作方向 + +2. 优秀同行简历中展示的工作方向 + +3. 优秀公司职位描述中要求的工作方向 + +除了工作方向外,如果你在一些个人兴趣上能做到比较专业,那么这些兴趣也能发展为领域。“从兴趣出发的领域”通常是如下两部分的交集: + +- 你痴迷其中,即使没有回报也想做下去的方向 + +- 对别人有帮助,而不是你自嗨的方向 + ## 什么是领域智慧? -工作法的第一步 W 要求我们形成“原创的领域智慧”,什么是领域智慧? +当我们说一个人“很有智慧”时,通常是指他对问题有鞭辟入里的回答。 -简单的说,就是“**在某一领域,由你原创的一套抽象的体系知识,可以解决从业者的具象问题**”,注意这里的两个关键词`抽象`与`具象`。 +回答的背后并不是“他刚好知道这些具体问题的答案”,而是“他有一套解决问题的框架,任何具体的问题都能在这套框架下寻得解决方向”。 -::: tip :bulb: 两个“领域智慧”的例子 +再抽象点说,`智慧`指“**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套抽象体系知识,可以解决受众的具象问题**”,注意这里的两个关键词`抽象`与`具象`。 -1. 《W.I.N 事业工作法》:卡颂对“职业规划”的领域智慧,将职业发展路径抽象为三个步骤 —— W、I、N,可以指导读者完成自身具象的职业路径规划 +综上,`领域智慧`就是“**在某一领域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套抽象的体系知识,可以解决该领域受众的具象问题**”。 -2. [《React 技术揭秘》](https://react.iamkasong.com/):卡颂对 React 源码(程序员 > 前端工程师 > React 框架 > React 源码)的领域智慧,将源码拆分为“理念、架构、实现”三个抽象层级,可以指导前端工程师解决 React 源码领域相关问题 +::: tip :bulb: 三个“领域智慧”的例子 -::: +1. 中医:经过长时间实践,形成了以阴阳、五行、脏腑学说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以望、闻、问、切为核心的诊断方法 + +1. 《W.I.N 第二曲线手册》:卡颂对“第二曲线”的领域智慧,将第二曲线发展路径抽象为三个关键词 —— W、I、N,可以指导读者完成自身具象的第二曲线路径规划 -关于“领域智慧”最理想的状态是 —— 你原创的体系知识成为该领域事实上的标准解决方案。只要接触该领域,就绕不开你的存在,这也是专业影响力的由来。 +1. [《React 技术揭秘》](https://react.iamkasong.com/):卡颂对 React 源码(程序员 > 前端工程师 > React 框架 > React 源码)的领域智慧,将源码拆分为“理念、架构、实现”三个抽象层级,可以指导前端工程师解决 React 源码领域相关问题 + +::: -## 常见误区 + diff --git a/docs/2-2_where_wisdom.md b/docs/2-2_where_wisdom.md index eb2a6fd..904f3b3 100644 --- a/docs/2-2_where_wisdom.md +++ b/docs/2-2_where_wisdom.md @@ -1,18 +1,18 @@ -## 领域智慧从何而来? +# 领域智慧从何而来? -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领域智慧,可以参考`智慧涌现模型`: +领域智慧的产生,需要经历五个步骤: ![智慧涌现模型](/imgs/wisdom.jpg) 让我来解释下模型的意义: -1. 数据 +## 1. 数据 数据是完全中立、不带任何信息的内容,比如程序员的代码、行业数据。 由于不带任何信息,所以`数据`在图中呈现为“没有颜色的圈”。 -2. 信息 +## 2. 信息 当有人对数据进行解读,会赋予数据以`信息`的意义,比如: @@ -22,15 +22,15 @@ 由于信息是对数据的解读,所以信息在数据`圈`的基础上赋予了不同颜色。 -3. 知识 +## 3. 知识 当你阅读信息,从中获得的个性化理解,就是知识。同样是看新闻联播,有人解读出国家发展趋势,有人解读出“美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由于知识是“对信息的个性化理解”,不同人从同一信息中获得的知识可能不一样,所以知识在`圈`的基础上呈现不同形状。 -值得注意的是,“别人输出的内容(文章、回答...)”本质是信息,“你从别人内容中获得的个性化理解”才是知识,知识是主观的。 +值得注意的是,“别人输出的内容(文章、视频、回答...)”本质是信息,“你从别人内容中获得的个性化理解”才是知识,知识是主观的。 -4. 洞察 +## 4. 洞察 当知识积累的足够多后,你会发现一些知识之间存在某些联系,这些联系不限于: @@ -70,7 +70,7 @@ ::: -5. 智慧 +## 5. 智慧 当你对某一领域产生足够多洞察后,洞察会汇聚为你独特的领域智慧。 @@ -84,32 +84,12 @@ ![大脑神经元](/imgs/nerve.png) -所以,`体系知识`(或者更具象的说,写一本小册子)的本质是将我们脑中的网状领域智慧以“方便受众理解”的形式结构化呈现出来。 +我们看到的各种“传授领域智慧的教材”(比如经典教科书,还有本手册)本质是将我们脑中的网状领域智慧,以“方便受众理解”的形式结构化呈现出来。 -到这里也解释了 [什么是 W.I.N 事业工作法?> 有前景 > 10x 目标的复利效应](/docs/1-3_what_is_win#_1-10x-目标的复利效应) 提到的“工作法的智慧复利” —— 当你积累越多的知识,这些知识就越可能与已有知识产生联系,进而产生洞察。 - -## 总结 - -要形成自己独特的领域智慧,可以参考`智慧涌现模型`,这个模型揭示了“从数据到智慧”的过程,分别是: - -1. 数据 - -2. 信息 - -3. 知识 - -4. 洞察 - -5. 智慧 - -网状的领域智慧要想被人理解,需要以结构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 -::: tip :bulb: “从领域智慧到《W.I.N 事业工作法》”的例子 +::: tip :bulb: “从领域智慧到《W.I.N 第二曲线手册》”的例子 当学员向我请教职业发展问题时,通常几轮对话下来就能给到学员解答。这是因为对话过程中我的大脑不断在网状领域智慧中搜索相关知识。 -但如果想将“我的领域智慧”写成小册供更多人学习,就必须将网状智慧呈现为结构化内容。 - -于是,以递进顺序表述的《W.I.N 事业工作法》就诞生了。 +但如果想将“我的领域智慧”写成小册供更多人学习,就必须将网状智慧呈现为结构化内容。于是,以理论、架构、实践顺序递进的《W.I.N 第二曲线手册》就诞生了。 ::: diff --git a/docs/2-3_build_wisdom.md b/docs/2-3_wisdom_framework.md similarity index 53% rename from docs/2-3_build_wisdom.md rename to docs/2-3_wisdom_framework.md index 80325e0..5b51bd7 100644 --- a/docs/2-3_build_wisdom.md +++ b/docs/2-3_wisdom_framework.md @@ -1,32 +1,12 @@ -## 如何选择领域? +上一节从理论层面解释了“领域智慧从何而来”。本节我们将该理论扩展为一套可以落地的系统,下一节我们将这套系统落地,帮助你搭建自己的智慧涌现模型。 -前文多次提到“领域智慧”,如何选择`领域`? - -对于职场专业人士,领域通常是你从事的工作方向,你对结果直接负责,需要不断精进、积累,是你在社会立足的根本。 - -要探寻“最适合你的领域”,可以从内部、行业两个视角出发。 - -内部视角: - -- 你是否痴迷其中,即使没有回报也想做下去? - -- 这个领域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抑或只是你自嗨? - -行业视角: - -- 优秀同行简历中的能力 - -- 优秀公司职位描述中要求的能力 - -## 模型底座:打造提问机器 +## 系统引擎:打造提问机器 “形成自己的领域智慧”要求我们不断在领域中精进。如果将领域比作一台引擎,他的燃料是什么?答案是 —— 领域内的具体问题。 回忆下,你是如何从新人一步步成为行业熟手的?是不是参与一个个项目,在项目中遇到具体的问题,再借由“解决问题”不断熟练的? -别忘了,在 [什么是领域智慧 > 常见误区](/docs/2-1_what_wisdom#常见误区) 中关于“体系知识的正确输出过程”中,第一点就要求“解决大量领域个性化问题”。 - -所以,`领域精进`的关键是打造一台`提问机器`,能源源不断的产生领域问题。问题本身不会帮你精进,“解决问题”才会帮你精进领域。 +所以,“领域精进”的关键是打造一台`提问机器`,能源源不断的产生领域问题。借由“解决问题”不断精进领域。 ![领域引擎](/imgs/engine.png) @@ -36,10 +16,12 @@ 所谓`项目`,是指“与领域相关的,有明确起始时间、结束时间的事情”,比如: -- 公司给你分配的工作(工作有 deadline) +- 公司给你分配的任务(任务有截止时间) - 看一本领域内的专业书(书有明确页数) +- 组一个领域知识学习群,为群友答疑(知识有学懂的时候) + - 业余时间用领域知识做外包(外包项目有服务时长) - 写一本领域相关的小册子(小册子有明确目录) @@ -50,13 +32,13 @@ - 只有项目没有领域是盲人摸象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构建智慧涌现模型的底座: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构建了“驱动智慧涌现模型的引擎”: ![智慧涌现模型框架](/imgs/framework_q.jpg) -## 模型中枢:解决问题 +## 系统中枢: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开始搭建模型的中枢部分 —— 解决问题的部分。 +接下来,我们开始搭建系统的中枢部分 —— 解决问题的部分。 在这里我要再引入一个概念 —— 兴趣。`兴趣`是“你感兴趣的领域”。 @@ -74,17 +56,13 @@ 当提问机器产出问题后,可以从领域数据、领域信息以及兴趣中寻求答案,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知识。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构建智慧涌现模型的底座与中枢: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构建智慧涌现模型的引擎与中枢: ![智慧涌现模型框架](/imgs/framework_c.jpg) -兴趣可以转化为领域,领域也可以迁移,这就是 [什么是 W.I.N 事业工作法? > 高稳定](/docs/1-3_what_is_win#_2-领域可以迁徙) 中所说的“工作法高稳定性”的一个原因。 - -> 这套包括“领域、项目、兴趣”的领域精进理论,来自[I.A.R.P 笔记法](https://help.flomoapp.com/thinking/no-classification/iarp.html),作者少楠 +## 系统核心:智慧涌现 -## 模型核心:智慧涌现 - -有了底座源源不断的产出问题,中枢将问题转化为知识,再结合上一节提到的智慧涌现模型,就能搭建完整的可落地架构: +有了引擎源源不断产出问题,中枢将问题转化为知识,再结合上一节提到的“领域智慧的形成理论”,就能搭建完整的可落地系统: ![智慧涌现模型框架](/imgs/framework.jpg) @@ -92,12 +70,8 @@ 为了形成自己的领域智慧,我们需要搭建智慧涌现模型。模型包括三部分: -- 底座:打造提问机器,源源不断的产出领域问题 +- 引擎:打造提问机器,源源不断的产出领域问题 - 中枢:解决提问机器产出的问题,并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产生知识 - 核心:知识之间的联系产生洞察,大量洞察汇聚为领域智慧 - -相信看到这里,你会对“达成 10x 目标只是‘努力方向不同’加‘长期坚持’后自然而然的结果罢了”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 - -现在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搭建你专属的智慧涌现模型吧。 diff --git a/docs/2-4_build_wisdom.md b/docs/2-4_build_wisdom.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83451e0 --- /dev/null +++ b/docs/2-4_build_wisdom.md @@ -0,0 +1,149 @@ +智慧涌现模型的引擎(提问机器)比较容易实现,只需选定领域后,参与一到多个领域下的项目即可。 + +但中枢和核心涉及较多抽象名词,比如信息、知识、洞察、智慧。我们需要借助成熟的知识管理工具将这些抽象名词以及他们之间的交互具象的表现出来。 +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种“以领域精进为目的”的记卡片方法,该方法来自[I.A.R.P 笔记法](https://help.flomoapp.com/thinking/no-classification/iarp.html),作者少楠。 + +你可以选择任何知识管理工具(比如 Notion、Obsidian...)来落地这套方法,这里我最推荐[flomo](https://flomoapp.com/),因为他非常简单,核心功能就两个: + +1. 记录卡片 + +2. 用标签给卡片分类 + +接下来,我将用 flomo(当然,你也可以使用任何你中意的知识管理工具)演示如何落地智慧涌现模型的中枢和核心。 + +## 卡片怎么记? + +在 flomo 的输入框中输入内容并确认就能生成一张卡片,卡片包括三部分内容: + +- 卡片发布时间 + +- 卡片记录的内容 + +- 卡片的标签(用于给不同卡片分类) + +![flomo](/imgs/flomo.png) + +记卡片最重要的一点是 —— **用自己的话记卡片**。 + +比如,我有个项目是“阅读一本领域专业书籍”。在阅读过程中看到一些很受启发的话想记录成卡片。此时,我应该记录“我对这段话的理解与感悟”,而不是摘抄下这段话。 + +**用自己的话记卡片,相当于完成了从信息(书中原文)到知识(你对原文的理解)的转换**。 + +根据认知科学家比约克夫妇的必要难度理论,人的记忆有两种机制 —— 存储和提取。当存储越难时,提取反而越容易。 + +当我们记卡片时增加了“自己的理解”这个步骤,提高了难度,在提取时就会更容易。 + +同时,“用自己的话记卡片”本质上也是践行费曼学习法,只不过传授的对象是未来的自己。 + +## 卡片的分类 + +以“精进领域”为目的,我们定义三种标签: + +- #领域:记录领域相关的`知识` + +- #项目:记录项目执行过程中“经由解决问题得到的`知识`” + +- #兴趣:记录兴趣所在领域的`知识` + +更细致的分类可以使用二级、三级标签。 + +比如,为了精进`第二曲线`这个领域,我在`#领域`下设置了三个二级标签: + +1. #领域/wisdom:`领域智慧`相关的知识,比如“智慧涌现模型的理论基础” + +2. #领域/influence:`影响力`相关的知识,比如“影响力法则如何运用” + +3. #领域/network:`圈层`相关的知识,比如“如何在私域打造 IP” + +在`#项目`下我设置了三个二级标签,代表“为了精进第二曲线领域所参与的三个项目”: + +1. #项目/读书:一些与`第二曲线`相关书籍的阅读,下面再扩展一些书名三级标签,比如: + +   - #项目/读书/笔记的方法 + +   - #项目/读书/私域资产 + +   - #项目/读书/影响力 + +2. #项目/陪跑:陪跑第二曲线学员过程中的感悟 + +3. #项目/写作:可以输出为文章的第二曲线感悟 + +::: details 碎片内容打什么标签? + +一些碎片内容(比如突然的灵感、还没看的文章地址...)如果不知道打什么标签,就暂时不打标签。等空闲时再处理这些内容,给他们打上标签。 + +比如,[如何从一张卡片开始,积累知识的复利](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q4y1X7i8/?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1dfa9e9d592384aa1596daef2cdcd685&t=4494)是个很有价值的分享,但时间比较长。我会先用卡片把链接记录下来。 + +等空闲时学习后,再重新记录收获的知识、引用链接地址、标签: + +![flomo引用](/imgs/flomo_quote.png) + +::: + +## 提问机器如何推动领域精进? +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为领域、项目、兴趣设置好标签,也知道卡片该如何写。接下来,只需要开动提问机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 + +- 为了解决问题,我们会查阅很多领域信息,在此过程中信息转化为知识,会变成卡片沉淀到`#领域/xx`下 + +- 在参与项目过程中,同样会产生很多知识,这些知识有的只局限在当前项目下,会变成卡片沉淀到`#项目/a项目`下,有些知识应用范围更广,可以同时沉淀在`#项目/a项目`与`#领域/xx`下 + +很多人都知道“一万小时领域精进定律”,但“一万小时”是个不太准确的度量标准。就我的统计,普通人只需要沉淀上百张领域知识卡片,就能在一个细分领域产生独到见解。 + +如果你每天记录一张卡片,要达到最低标准实际上 3 个多月就够了。 + +## 如何将洞察具象化? + +在 [领域智慧从何而来? > 洞察](/docs/2-2_where_wisdom#_4-洞察) 一节提到,洞察产生于知识之间的联系。既然我们已经将知识具象化为卡片,洞察其实就是卡片之间的交互,具体来说包括两类交互: + +1. 卡片内容之间的联系 + +2. 卡片、标签的新增、合并、修改 + +第一类在 [领域智慧从何而来? > 洞察](/docs/2-2_where_wisdom#_4-洞察) 已经介绍过 —— 当你记录的知识卡片足够多,那些不同领域、不同项目、不同兴趣的卡片内容之间就会产生联系,这就是知识的新洞察。 + +第二类是在“领域精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的。 + +随着项目的进行,我们对领域的理解会逐渐加深,“理解加深”的外显形式就是“标签的新增与分化”。 + +比如,在我研究`第二曲线`之初,仅有一个`#领域/第二曲线`标签。随着理解加深,这个标签分化为`#领域/wisdom`、`#领域/influence`、`#领域/network`三个标签。 + +标签除了会新增、分化,有时还会合并。 + +比如,在我的`#领域/wisdom`标签下,之前有 3 个三级标签: + +- #领域/wisdom/观点:一些大佬对“知识管理”的观点 + +- #领域/wisdom/知识碎片:通常是些与“领域智慧”相关,但不太确定是否用得上的知识 + +- #领域/wisdom/洞察:我对于领域智慧的洞察 + +当卡片积累的足够多后,智慧涌现模型的框架逐渐显现,上述 3 个三级标签逐渐合并为`#领域/wisdom/方法论`。在此过程中,一些没帮助的卡片被删除,一些卡片产生了合并。 + +## 如何将领域智慧具象化? + +“领域智慧的产生”是动态演进的结果: + +1. 开动提问机器,不断产生问题 + +2. 借由查阅信息、解决问题产生知识,沉淀为卡片 + +3. 卡片、标签之间的交互产生洞察,洞察又以卡片的形式沉淀 + +4. 上述过程不断重复,标签不断演进,最终形成的“成体系的标签”,就是领域智慧的外显 + +## 总结 + +要落地智慧涌现模型,我们需要遵循 3 步: + +1. 选择自己要精进的领域 + +2. 在领域下参与 1 到多个项目,构建提问机器 + +3. 借由知识管理工具,将知识、洞察外显出来 + +4. 最终形成的“成体系的标签”,就是领域智慧的外显。领域智慧的内容,就是标签下卡片的内容 diff --git a/docs/3-1_what_influence.md b/docs/3-1_what_influence.md index 64ae687..b53bf32 100644 --- a/docs/3-1_what_influence.md +++ b/docs/3-1_what_influence.md @@ -8,7 +8,7 @@ 同样,影响力也是看不见的,借由“和其他东西碰撞”,才知道影响力的大小。 -在 [什么是 W.I.N 事业工作法?](/docs/1-3_what_is_win) 中我曾将工作法比喻为“在冰天雪地中升起篝火,不断吸引受冻的人围着篝火取暖”,其中: +在 [什么是 W.I.N 事业工作法?](/docs/1-2_what_is_win) 中我曾将工作法比喻为“在冰天雪地中升起篝火,不断吸引受冻的人围着篝火取暖”,其中: - 领域智慧是篝火 diff --git a/docs/about.md b/docs/about.md index 0a0667a..0491dfe 100644 --- a/docs/about.md +++ b/docs/about.md @@ -1,15 +1,13 @@ -## 交个朋友,一起追求不内卷、高稳定、有前景的职业发展路径 +## 交个朋友,一起追求不内卷、高稳定、有前景的事业新出路 如果你想: -1. 当本手册内容更新后获得通知 +1. 认识各行各业践行 WIN 的小伙伴 -2. 围观卡颂关于“不内卷、高稳定、有前景的职业发展路径”的最新思考 +2. 围观卡颂关于“不内卷、高稳定、有前景的事业新出路”的最新思考 -3. `写作中,未完成`送你一份 卡颂践行工作法的完整实录(从 0 基础转行到大厂技术专家、从副业 0 收入到在职副业超百万,再到自由职业) - -4. 关注`WIN 事业工作法训练营`最新消息,由卡颂带你手把手践行 W.I.N +3. `写作中,未完成`送你一份 卡颂践行第二曲线的完整实录(从 0 基础转行到大厂技术专家、从副业 0 收入到在职副业超百万,再到自由职业) 请加卡颂微信(微信号:kasong000),备注:win - + diff --git a/docs/1-2_how_new_way.md b/docs/draft/1-2_what_is_win copy.md similarity index 71% rename from docs/1-2_how_new_way.md rename to docs/draft/1-2_what_is_win copy.md index d1fd17b..ca558d8 100644 --- a/docs/1-2_how_new_way.md +++ b/docs/draft/1-2_what_is_win copy.md @@ -1,4 +1,34 @@ -## 如何跳出“依附于公司”,另辟蹊径? +# 如何跳出“依附于公司”,另辟蹊径? + +当谈到`跳出“依附于公司”的模式`,其实有非常多选择,比如: + +- 探索副业 + +- 做自媒体 + +但对大部分职场人来说,这些选择都太激进了。扪心自问,当你做出上述选择时,内心是否有种“万一我火了呢”的侥幸心理? + +在我看来,对于`掌握专业能力`的职场人,最稳定、不内卷的选择是 —— 依附于擅长的领域,遵循一条“有迹可循”的路子,慢慢做大做强。而不是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万一我火了呢”。 + +这种选择就是`W.I.N第二曲线`(后文简称 WIN)。 + +简单来说,WIN 包含三个步骤: + +1. W(Wisdom 智慧):构建你的领域智慧 + +2. I(Influence 影响力):利用领域智慧激发影响力 + +3. N(Network 圈层):运用影响力形成围绕你的圈层 + +可以将上述过程形象的比喻为“在冰天雪地中升起篝火,不断吸引受冻的人围着篝火取暖”,其中: + +- 领域智慧是篝火 + +- 影响力是点燃篝火散发的温暖 + +- 圈层是围绕篝火取暖的人 + +![fire](/imgs/fire_warm.png) 在`依附于公司`的职业发展路径之外,职场人还有别的选择: diff --git a/imgs/flomo.png b/imgs/flomo.png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47f5b4a Binary files /dev/null and b/imgs/flomo.png differ diff --git a/imgs/flomo_quote.png b/imgs/flomo_quote.png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dd299ad Binary files /dev/null and b/imgs/flomo_quote.png differ diff --git a/imgs/kasong.png b/imgs/kasong.png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b2ed61a Binary files /dev/null and b/imgs/kasong.png differ diff --git a/imgs/kasong_win.jpg b/imgs/kasong_win.jpg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c3bfa2b..0000000 Binary files a/imgs/kasong_win.jpg and /dev/null differ diff --git a/index.md b/index.md index 0ece866..ef2653a 100644 --- a/index.md +++ b/index.md @@ -3,22 +3,22 @@ layout: home hero: - name: W.I.N事业工作法 + name: W.I.N第二曲线手册 text: - tagline: 面向专业人士不内卷、高稳定、有前景的职业发展路径 + tagline: 不内卷、高稳定、有前景的事业新出路 actions: - theme: brand text: 开始阅读 link: /docs/1-1_why_hard.md - theme: alt - text: 动手实践 + text: 交个朋友 link: /docs/about features: - title: Wisdom 智慧 - details: 以“领域专家”为目标,构建领域智慧 + details: 构建你的领域智慧 - title: Influence 影响力 - details: 围绕领域智慧打造行业影响力 + details: 利用领域智慧激发影响力 - title: Network 圈层 - details: 运用影响力吸引受众,形成圈层 + details: 运用影响力形成围绕你的圈层 --- diff --git a/test.md b/test.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54df186..0000000 --- a/test.md +++ /dev/null @@ -1,15 +0,0 @@ -理论: -第二曲线是什么?(开头提 社区) -第二曲线的发展路径 - -L1 提出产品构想 - -理解什么是产品? - -1. 发掘优势: - -- 你擅长的 -- 你喜欢的 -- 有需求的 - -L2 验证可行性 diff --git a/test1.md b/test1.md deleted file mode 100644 index e69de29..0000000